
- 收藏
- 加入书签
关于新时代教育信访工作提升满意度的思考
摘要:信访是了解广大人民群众需求最重要最直接的窗口,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教育作为百年大计之首,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通过信访途径了解群众对教育需求,发现教育问题现状,完善当前信访工作制度,积极切实为民服务,千方百计为民排忧。从而更好的实施制定政策,有效推动教育发展,为国家培养出优秀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信访;满意度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信访工作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工作条例》是全面规范信访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是新时代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实现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较之前的《条例》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对信访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职责使命。信访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下的高层次、广范围等特点,在改革过程中暴露出了短板和问题。教育的发展影响着一国国力,教育信访及时倾听家长和学生的心声,了解当下诉求,落实为民服务的政治要求,才得以更好的实施制定政策,有效推动教育发展,为国家培养出优秀人才。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信访16字方针,加强换位思考、上下联动,依法、逐级、有序做好信访工作。
一、教育部门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信访是了解广大人民群众需求最重要最直接的窗口,是信任的访问,是党和政府体察社情民意、听取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对群众教育引导的重要途径,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群众选择信访,一方面是对自身问题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对制度体制的一种认同。教育信访更是承担着艰巨的任务,为社会、为民族、为未来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引,教育信访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群众了解愿望和诉求,举一反三不断进步,收集好群众的想法和建议,积极切实为民服务,千方百计为民排忧。
二、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
(一)教育信访问题随事实热点呈多样性发展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国家实施系列举措,对教育领域的陈年旧疾进行深刻把握,而广大家长的观点却各不相同。以校外培训问题为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面对新的变革,有的家长非常认同,表示终于可以停止焦虑;有的家长提出学生水平不一,学习吃力的孩子需要课外辅导查缺补漏;有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内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认为课后服务占用了个人时间。
(二)教育信访多渠道重复问题降低工作效率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各级单位不断拓宽信访渠道,这虽然大大方便了群众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建议,但同时也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难度。同一问题通过多渠道重复反映,往往会造成各自办信、多条访等问题,各个渠道都有各自的办结制度,需要信访专员之间沟通协调,无形之中增加了工作量,当政策和实事热点问题发生时,必将对信访工作者造成较大负担,造成问题解决不及时、工作堆积等问题。
(三)教育信访工作需其他部门共同联动措施
在实际办理信访件中,很多时候教育信访只有政策的发布和解释权,当面对群众权益受到侵害时,更多的时候依靠解释和说明,无法达到信访人的实际要求,需要相关执行部门甚至是执法部门的配合,但是教育、司法、公安、工商等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相应的联动机制,在信访人不清楚执行权的时候,往往会造成投诉无门的问题,也就激化了信访人的焦虑情绪,这会对日后的工作造成十分不变的影响。
三、满意度提升方法的探究思考
(一)根据政策导向预判信访问题做好准备
在处理解决群众信访案件中,高效的办事效能及精准的预判预警机制至关重要。教育信访工作具有阶段性和预测性,关于考试报名、入学入园、政策制度等问题,具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应根据阶段性特征,进行总结和预判信访件类型,对常规问题提前做好预判答复准备,把握好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进行综合研判,迅速做好群众信访问题答复,减少办件处理时间,提供答复效率,从而帮助市民更快的排忧解难,提高整体办理满意度。
(二)各信访渠道增加提示方式及整合答复
信访部门不仅是教育局的一个对外“窗口”,也是群众对教育满意度的一张“问卷”。各信访渠道应该增加提示整合方式,可通过内部接收分别汇总,把同人同案同类进行整合,进行整体答复。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专人专案减少信访人多次描述问题,降低信访人的焦虑情绪,提高信访工作者的办事效率,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同时要强化责任担当,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效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帮助信访人及时有效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信访体系制度完善联动共提升满意度
实际信访工作中,教育系统主要承担政策制定发布和解释说明工作,当有群众利益权利收到侵害时,教育系统缺乏执法能力。因此,通过多部门联动结合各类问题的特征,制定相应明确的职责划分,根据来访群众问题属性及时进行分流,帮助群众明确处理单位,做到第一时间答复信访人。同时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会更加畅通,处置化解力度会更加显著,对于复杂的信访问题,各部门可以结合各自职责进行会商,第一时间提出初步方案,节省了群众时间,消除了群众怨气,更好的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诉求。让群众减少“多部门投诉,诉求无门”的现象,减少“踢皮球”的主观感受,从而提高群众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雪琳. 如何扎实推进新时代信访举报工作高质量发展[J]. 办公室业务, 2021(12):3.
[2]韦冬.关于新时代高校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教育观察,2022,11(10):9-11+35.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2.10.002.
[3]蒋华林.关于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理论认识——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视域[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04):83-94.
作者简介:桑子轶(1992-),女,汉族,吉林人,上海电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科普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信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