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财会人才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两碳目标压力限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挑战均在。今年2月22日,中央再次以一号文件发布“三农”工作指示,提出必须着眼国家战略大局,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章从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出发,论述了财会人才的重要性,结合农村财会人员现状,对财会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财会;人才;培养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人才支撑
国家对乡村振兴制定了大量政策和资金的保障机制。目前,促进乡村振兴的各类生产要素中,人才是短板。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提出了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一系列措施。政府通过建立人才支持乡村振兴的机制制度,吸引优秀人才源源不断的下乡,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并且使这种干劲转换为扎根乡土的深切情怀,持续助力乡村振兴良性可持续发展。
二、财会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
1、法律法规修订和新的政策不断出台,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视财务管理
近几年,国家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大幅增长,业务范围不断拓宽,合作形式多样化,2007年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新法经修订应运而生,自2018年7月起施行。
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产业化深化,专业合作社的资产类型和业务范围也有较大变化,基于此,财政部于2021年初,对原制度进行修订,印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满足涉税等业务需要,监督扶贫项目资产和乡村振兴资金使用,促进合作社规范运营。
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集体资产数量不断增加,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内部治理结构更加完善,与其他经济主体的联系更加紧密。基于以上变化,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的目标、手段和方法也相应发生变化。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及时发布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除以上法律制度外,财政部还分别印发了《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管理办法》、《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及考核办法》等多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务人员要及时掌握各项政策,进行更为准确的会计核算,提供更准确的经营成果信息作为分配收益的依据。
2、国家和社会资本的投入,需要加强财务资产管理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投入不断加大,各种惠农政策支持,农业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城镇非农经济效益相对下降,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城市服务业缩水,随着农村三产融合快速发展,社会资本愈发青睐农业农村,投入领域不断拓展,而且已不再单纯的局限于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而是向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休闲观光农业、互联网和物流、房地产等多方面延伸。与此同时,也呈现出多种资本创新形式,比如PPP模式、乡村振兴类专项债券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资金投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由此,社会资本、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民等多个主体,形成了多种合作和利益分配关系。复杂的业态和合作形式要求必须要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较高的内控水平,维护各种合作机制有效运转,保护各参与方利益。
3、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财会人员需要具备处理新业态新经济下的会计问题的能力
当前,“大、智、移、云、物”在各个领域飞速发展,同样也广泛的应用于广大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经济,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中办、国办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必将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财务不可能离开业务单独存在,所以农村财会人员也需要与时俱进,了解新经济、新技术,才能熟练解决农村经济组织财务会计问题。
三、目前农村财会人员的现状
传统农业会计人员,年龄结构偏老化,观念守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新制度新业态不了解,用习惯的方式做账,以把账目做平、结出损益为目的。财政部门做为会计工作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的会计质量体系建设,但主要服务对象为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司制企业,除了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外,对农村会计人员的管理很少。2017年11月以后,政府“放管服”改革取消会计证考试,会计继续教育只是做为考取会计职称的必要条件,而农村财会人员大多没有主动考取职称的想法,财政部门对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管理和素质教育没有其他可实施手段。另外,不管是会计上岗证考试还是会计职称考试,都是以企业会计做为案例,涵盖不到农业会计知识。农村财会人员现有业务水平已无法适应农村经济改革的财务需求。
四、财会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式探讨
1、加强农村现有中青年干部培养
乡村振兴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热爱农村工作、有情怀有担当、有工匠精神肯钻研、又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政府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 大学生村官”、“扶贫干部”等项目的培养,使农村人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都发生着悄然变化,很多优秀的大学生、部队转业干部,都立志回乡,报效家乡。所以,完全可以在现有的农村中青年干部中培养一批财会业务人才,他们有丰富的农业知识,了解农业农村新政策,有参与乡村建设的实际经验,熟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资产特点,了解新型经营主体业务流程,只要加以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他们就会在最短时间内成长为农村财务管理人才。
2、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后备力量
培养财会人才尤其是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财会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使命所在。职业教育要加快培养出既懂农业又懂经营、既懂管理又懂财务的新型人才队伍,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农村建设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大多分布在乡村周围,学生以来自农村居多,对乡村生态和经济发展比较了解,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大量生员。
为了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职业教育应积极调整课程安排,增设农事企业和农村经营主体会计、财务管理课程,对口培养。同时,要结合实践因地制宜,与当地农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营主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增加实习机会,将理论学习融入实践操作,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成为乡村振兴建设发展的有力后备力量。
3、政府要提高监督人员财务素质,加大财务监督力度
政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需要对资金进行监管,随时关注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同时,政府做为公共管理部门,也有义务对各类农村经营主体进行监督。政府要加强对之前投入的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或资本进行监管和后评价,应建立涉农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扶贫资产清点、监管联合机制,并将清点结果和收益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对于农业资金投入一定要增强绩效意识,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财政投入资金高效使用,投入资产保值增值,对于管理不善造成资产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要问责追责。
4、利用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服务力量
无论是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还是农民自有资金,亦或城市流入资本,其管理目标都是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发挥价值。从目前情况看,单靠政府监管力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要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通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发现共性和倾向性问题,推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服务。通过注册会计师对全过程财务管理体系的设计和运行监督,实现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帮助农村经营主体提升管理水平,助力高质量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赵翠霞,陈珊珊,冯海静.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冰山现象及其成因剖析[J]. 新疆农垦经济,2021(5):38-44. DOI:10.3969/j.issn.1000-7652.2021.05.004.
[2] 王雅婧. 乡村振兴与会计职业教育探析[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0):90-91.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0.10.042.
[3] 石文先:让专业人士成为乡村振兴中坚力量[J]. 财务与会计,2021(7):22-23. DOI:10.3969/j.issn.1003-286X.2021.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