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数据对审计的影响研究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抽样、手工查账的传统审计方式遭受严峻挑战,大数据技术作为高科技时代发展的产物,给审计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审计发展指引了新的变革方向,推动传统审计向大数据审计的转变,提高了审计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大数据时代审计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大数据时代审计发展路径,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审计人员带来启发。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挑战及对策
一、大数据时代审计发展趋势
(一)大数据促进审计模式和审计方法的转变
近年来,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会计环境,颠覆了原有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传统的审计理念和技术面临巨大的挑战,审计理论和方法也需适应大数据潮流。为适应审计环境的巨大变化,大数据审计应运而生,成为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发展的方向。大数据的出现和普及凸显了传统审计模式的缺陷,手工审计和计算审计的混合审计模式处理的数据量有限,只能通过审计抽样的形式对总体样本进行分析,缺乏全面性和完整性,并且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而大数据审计使审计从抽样审计模式转向总体审计模式,对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特征。
(二)大数据促进审计证据的多样化
在大数据背景下,不仅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充分性可以被保证,审计证据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审计证据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账册、凭证等数据,而在大数据时代,除了上述的结构化数据,视频、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也能够被轻易采集,拓宽了审计证据的来源途径,也提升了审计效能。其次,在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广泛收集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客户信息、销售信息等非财务数据,作为审计证据的补充,通过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有利于审计工作者判断被审计单位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提高审计准确性。
(三)审计成果得到充分利用
审计成果是审计人员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汇总工作成果后形成的审计结论和建议。传统的审计成果主要表现为被审单位的审计报告,其格式化的特性决定了它内容的单一有限,被审计单位并不能从中获得太多的有效信息来改善自身的管理水平,管理者不能实现审计报告价值最大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种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技术孕育而生,并普及到各行各业,审计成果不再局限于书面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审计成果以及数据分析结果,企业也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将审计成果充分运用到公司管理中去,找到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二、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对审计人员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为保证相关审计数据真实可靠,大数据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相关财务知识、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知识之外,审计信息化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熟练地采集、筛选和分析数据,推动大数据审计工作高效开展。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计质量的好坏,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人员普遍缺乏大数据审计需要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一方面,审计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审计人员审计专业知识匮乏,还有一部分审计人员虽然具有大量知识储备,但都只限于理论,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无法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部分领导对大数据审计缺乏清晰认知,没有意识到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大数据审计建设和审计人员培养中去,这种做法阻碍了大数据审计的发展进程。
(二)审计证据的获取面临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取证面临一定的挑战。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使审计相关数据暴增,内容也复杂多样。这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汇总和鉴别能力,在不漏掉关键性信息的同时,还要鉴别出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目前审计信息大多是电子数据,来源广泛,并且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也有一定难度,而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能解决这一难题。另一方面,审计数据的采集需要明确的标准。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数据复杂庞大、杂乱无章,至今还没有建立明确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电子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审计证据的采集标准不仅要适用于不同行业,同时也要使其相互关联,尚未清晰统一的采集标准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引发数据安全性问题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大数据技术给审计工作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大数据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审计数据的安全性造成了威胁,审计人员为了审计工作的全面性,会大量收集被审计单位相关财务和非财务数据,包括一些敏感的数据,审计人员将这些数据集中储存,而当前的审计信息系统不够完善,若数据安全管理不得当,储存于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可能会遭到病毒、黑客攻击,造成数据损失或泄露,引发严重的审计风险,也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评价。因此,大数据审计工作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成为了审计人员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大数据时代下审计部门应对挑战的措施
(一)培养大数据技能,引进大数据人才
为推动大数据审计的发展,审计人员要转变传统固有思想,与时俱进,建立大数据思维。审计工作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大数据技术对审计发展的推动作用,学会使用大数据信息系统采集、筛选、分析相关审计数据,正确使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另外,审计单位也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体系,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如开办业务培训班,进行网络培训、专家现场授课等,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信息化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另外,审计单位可以引进具有大数据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数据分析团队建设。
(二)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审计规范
大数据审计缺乏明确统一的规范,致使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相应指导,当面临有关审计数据的各类问题时,审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解决,这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建立统一明确的大数据审计规范迫在眉睫,以便审计人员按照权威指南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审计取证规范也应加以明确,防止工作人员滥用数据,以此确保审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和说服力。
(三)加强对审计数据的安全管理
强化审计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是保证审计数据安全性的基本要求,审计单位应制定相应的保密制度,设置信息安全管理岗位,制定相关的紧急预案,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对所有贪污受贿和泄密人员严格实施相应处罚,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审计单位可以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分级管理所有审计数据,建立严格的安全保障体系,实行安全保障机制常态化。审计人员调用各层级数据需要有严格的权限审批手续,对于核心数据,更要严格控制其访问权限,防止审计数据的滥用。同时,对重要的审计数据应进行定期备份,防止其丢失。
参考文献:
[1]崔竹.大数据审计实践路径与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2022(13):111-116.
[2]郑耿虹.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1(21):144-146.
[3]潘雅芸.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模式转变与风险应对[J].中国农业会计,2022(02):18-20.
[4]李海兵.探析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发展趋势[J].财经界,2021(35):150-151.
[5]李兆龙.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05):270.
作者简介:盘红霞(1979.07-),女,汉族,湖北枣阳人,重庆理工大学,助理工程师,重庆理工大学/本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