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三递进四融合六维度”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以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罗萍 黄霞
  
电子企业
2022年42期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摘要:在学校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下,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段式递进的育人实践平台,实施岗课赛证体系,“四融合”强化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模式,构建六维度协同育人机制。依托学校专业群与企业群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实施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意识的职业教育专业人才。

关键词:育人模式;探索;实践

学校基于二十余年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一条围绕“三递进四融合六维度”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一、创新育人理念:育人育才两方针

在学校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下制定了两方针:

一是育人方针:学校的“24字”育人方针,即政治坚定、精神高尚、品格端正、性格优良、作风优秀、心理阳光。

二是育才方针:“两基两能”的育才方针,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创新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段式递进的育人实践平台

以“产教融合、德技并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宗旨,依托院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加快推动人才的培养。基于该培养模式,进行全生态、多维度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三阶段、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就业面和就业质量。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实现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综合能力按照学校到企业培养过程三段式、课程教学三段式、实践教学三段式逐级提升。

2.实施岗课赛证体系,“四融合”强化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模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德技并修,突出专业品质要求,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在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等环节,设置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严谨专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职业品质。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变化,将人才培养定位由过去的单一型培养转变为复合型培养。课证融合,专业群内、群间课程相互支撑,学历证书与等级证书培训互相补充、衔接、融通。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严格落实专业与行业、课程与职业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五个对接”。抓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第一课堂”这一实施德技并修的主渠道,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内、外实践对于德技并修的作用,注重第二课堂(宿舍)及网络线上课堂的作用。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结合,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双提升。

3.六维度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1)构建以提升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要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重视课程管理,拓宽课程设置,规范课程标准,优化课程体系,融教、学、做、用为一体的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协同共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和谐统一的课程体系。以知识、能力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素质教育为依托,突出能力本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2)建设共建共享的教学课程资源库。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为师生提供教学参考,自主学习评价等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以课程标准为重点,突出课程模块综合化;以社会功能为前提,注重资源操作实践;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创新丰富整合资源;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建设发展性、多元化、互动性评价体系;以开发共享为原则,规范数据标准管理海量基础资源。

(3)推进教学模式的全面深化改革。借力信息技术、实施混合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工程教学法、兴趣小组教学法、校企协作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借助信息化技术,运用课前发布预习任务,自主学习、课中围绕重难点讲授、课后引导小组线上线下讨论、任务驱动、现场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实施教学。

(4)加强师资团队能力建设。优化团队结构,打造“双师型”混编教师团队,聘请行业企业人员充实“双师”教师队伍,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教学和科研,为产教融合注入新的血液。双线同向施力,助力教师综合能力提升。以“专兼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专业群建设”为双主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团队教师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培养培训,提升培养教师教学综合能力。校企深度融合,助力教师技术服务能力提升。

(5)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基于产教融合,实施校企共建实训室,作为学生校内实践平台;校企联盟学生在企业生产线上短期顶岗实习,作为校外实践平台;基于互联网+职业教育,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创新型人才教育智慧平台,将行业企业、学生、学校相互连接,信息互联互通;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采用网络虚拟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6)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构建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需求的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基础能力为点,专业基本能力为限,技能素养为面,以企业人员为主,外其余所有的考核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和用人单位代表均全程参与,全方位对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和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体的评价。

作者简介:

罗萍(1978-),女,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职业技术教育学。

黄霞(1971-),女,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教授,研究邻域:软件工程技术。

课题来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22年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课题名称:“两方针三递进四融合六维度”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为例课题编号CANFZG22028;2021年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重点课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新疆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JS2022Zd4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