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产教融合”是目前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也是“新文科”建设的实践保障,为国内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产品研发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政策保障。对专业性、实践性强的动画专业而言,更需要立足于产教融合的视角,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对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研究,并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专业能力扎实、创新性强的复合型高素质动画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式教学;动画;培养模式
引言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如何促进校企合作的长效性,成为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产教融合是指高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1]此模式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能够实现产业与教育的紧密结合。在动画专业实践类课程中,将课堂的理论教学、实践训练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深化动画教育的实践性,进而促进动画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助力动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相长,相互渗透,和谐发展,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高校动画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为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供参考经验。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产教融合”成为越来越多高校动画专业乐于选择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高校应转变对学生的培养理念,积极探索更能契合动画专业市场发展需求的实践型教学培养模式,同时应重视师资队伍组建,加大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学校的育人效应和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都有明显的提升,但在与企业的项目对接和动画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高校偏重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企业的项目研发提供了重要保障,但落地实践能力缺乏相应的系统训练,动画生产流程指导环节薄弱,动画的技术、制作方式相对滞后,实践环节独立性过强,各环节缺乏密切联系。因此,学生实际的动画作品创作能力与艺术水平受限。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动画技能的单一环节训练,导致二者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同时,企业的项目制作周期与高校教学计划上存在差异,在项目档期的推进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
其二,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过程中,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难免遇到难题,无法及时解决容易导致自身心态、思想产生问题,适应期战线过长,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作品质量,与企业项目方容易产生矛盾;
其三,高校缺乏培养人才的具体方式,没有制定相应的课程模式,缺少科学的统筹与安排。致使学生的阶段性目标不明确,进而在参与产教融合相关教育活动时容易出现学分与形式制定的模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效果。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从我国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动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急于求成、过于注重艺术性从而忽略商业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一种以项目案例为依托,以实际项目为主动力、辅以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自然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项目学习专门的理论知识并锻炼实践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合作能力。
对学生而言,通过实际项目来参与动画的制作流程,在项目的进行中学生可以对整个流程进行规划,锻炼统筹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有效提高工作水平与效能,让学生提前了解专业领域的创作流程,得到一定工作体验,在体验工作氛围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与企业接轨;
对教师而言,将实践项目与教学内容合理融合,能对教学进程进行良好的把控。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在动画领域的个人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契合动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对学校而言,在“项目驱动式”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谨慎选择动画制作公司合作方,选择合适的教学实践项目,并实行企业的项目考核制度,寻找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之下和谐共赢的校企合作方式。通过产教融合程度的加深、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健全动画人才培养结构,进而大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质,平坦人才进企之路,打造共赢的合作局面。
三、“项目驱动式”动画人才培养策略
动画行业目前十分具有发展潜力,尤其是在国内市场,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饱和度较低,全行业精英人才不足。现如今国内动画公司对高水平动画人才有迫切需求,这便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以适应动画的制作流程。
(一)制定项目教学计划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以对学生能力和行业岗位需求的深入了解为前提,并以此确定具体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兴趣偏好为基准进行更合理的教学安排,优选教学实践项目,以实际项目深化相关理论、概念,将知识点的讲解融入项目案例进展,通过项目的整合复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式。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提高应用型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
在选择具体项目时,教师要尽量兼顾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避免难度系数过高超越学生能力范围以影响项目的完成,也不能因为难度过低而起不到有效的培养锻炼效果。实践项目除了可以在学校合作方单位中选择,也可以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经手项目里选择,亦可链接学校已有的科研项目。教师应选择尽可能全面覆盖整个动画制作流程的项目,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创作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作意愿,以项目为主导,挖掘学生动画创作的潜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心态,增强学生在制作项目过程中的责任意识,进而使教育模式更加多元化,培养高质量动画专业应用型人才。以湘潭大学艺术学院实践项目为例,学院在与校组织部联合进行党建宣传动画的制作过程中,完成了动画课程中相应的教学任务。
近年来,党建宣传越来越受重视,大学生入党的热情日益高涨,大学生党员群体的基数也在飞速增长,但许多基层组织如学生支部对党建信息并不十分了解,需要一定规范化的科普。在此背景下,湘潭大学组织部对艺术学院提出采用MG动画形式进行入党流程可视化展示的制作需求。在项目教学计划安排方面,教师将MG动画的制作引入信息可视化表现形式的教学内容中,通过前期入党流程资料的搜集,与学生共同探讨并制定创作设计方案:以入党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用3分钟的时间,系统地介绍入党流程的5个阶段25个步骤。制作时使用更加简约清爽的画面表现,不使用千篇一律的大红色为主色调,同时采用更多年轻、活泼的素材和丰富的转场动效增加MG动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保证动画的连贯流畅。应用可视化的方法把抽象难懂的信息内容进行梳理解构,摆脱党建文化输出的刻板化。最终采用Photoshop、After Effects制作软件完成实践教学。
(二)建设学生团队
动画专业岗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术,也需要有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的工匠精神。[2]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以学生团队的建设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以学生能力为依据进行分组,把控项目的各项统筹工作,通过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此外,项目的执行速度、内容选取,务必要与教学大纲相匹配,以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也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共同确保项目的完成。在团队建立后,可以在其中采用轮岗制度,让学生轮流承担负责人角色,进行组织内的分工与协调工作,在遇到突发问题或内部矛盾时,由负责人统领解决。这种方式可以使每一位团队成员更有同理心和主人翁意识,便于有效沟通,相互理解与配合,以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从而解决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后,遇到难题无法及时解决导致心态、思想上产生的问题。
在湘潭大学艺术学院MG动画实践项目中,学院根据制作需求,积极组建学生团队,根据研究方向进行合理分工。学生团队全流程参与,克服技术困难,为湘潭大学组织部产出《入党流程》、《接收预备党员大会》、《组织关系转接》三部优秀动画作品。项目执行过程中,团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动画的制作,助力党建文化的现代化再现和宣传。此设计成果已获得学校组织部认可并予以采纳实现。
(三)优化考核机制
为保证学生在参与企业项目时能及时修完学校规定的学分,将学科的学分转换机制引入动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中不失为一种可行尝试。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一项政策: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教师可以通过检阅实践报告、教学实习内容、成果转化证明等,根据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企业项目的实践成果与教学学分进行转换,予以学生相应的学分认定,以此形成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在项目完成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团队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给出综合性修改意见。在学分考核时,教师除了需要关注团队整体目标的完成度,还需精准把握学生个体在团队中的具体表现,以调动其在团队协作过程中的积极性。以湘潭大学艺术学院MG动画实践项目为例,教师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的成果转化证明予以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学生可以依据成果转化证明获取奖学金评比、个人荣誉申报中相应的加分项。
这种方式可以在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分要求的同时,也能提供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用以参与企业项目的实践,确保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提高动画专业人才实践教育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在教学资源与实践环境方面的优势,将理论知识的获得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机结合,使动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为补充,相互配合,打造校企协同发展的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谢静思.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途径探析[J].大学,2021(46):45-47.
[2]孙于蓝.项目驱动模式在二维动画创作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以“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为例[J].戏剧之家,2021(12):168-169.
项目来源:本文为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名: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QL20210157。
作者简介:程钊,湘潭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
通讯作者:熊明,湘潭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