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探索
摘要:伴随科技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逐步实现了对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从而让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实现了数字化效果。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其已经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技术,可让城市轨道交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稳步发展。为此,本文就要主要分析一下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轨;人工智能
目前,我国有50多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路线达到了283条,运营里程为9206.8km,而一年的客运量则高达236.9亿人次。如此庞大的规模让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投入了非常多的运营成本。为此有必要在信息化时代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方便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进而让城市轨道交通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应用场景
(一)智能安防
AI技术下诞生的全新安检系统正逐步往网络集成化方向上发展,由过去功能单一、人力判图等安检形式逐步升级到了智能化判图的安检方式。采取跨站点远程实时动态判图任务调度机制,让工作人员由在指定的安检点对X光片进行安检的方式,逐步转化成了依靠智能AI检验若干X光片的形式,同时根据科学的人力调动,逐步加强了平低峰时代判图的饱和度和人力使用率,进而大幅度节省了人力成本。
安检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传送图像、智能辨识图像等形式,达到实时、远程、集中判图的效果。通过车站当中的集中判图室,能够节省人力资源,并提高工作效率。一,可加快判图速度,使判图更加的精准,并还能够缓解工作压力。依靠AI的支持,平均判图时长为2.9s;二,采用5个安检机,建立4个判图坐席,每班配备的工作人员数量由过去的5名减少到3名,判图所启用的人力资源和过去相比至少节省了40%;三,X光机转速从以往的0.2m/s上升到了0.3m/s。
(二)智能运行
列车智能化运行主要是依靠全方位态势感知、故障识别等先进的技术,让城市轨道装置能够具备自行诊断、自行决策、自行学习等方面的功能,可适应各种信号制式与设备的跨制式通用列控系统。
列车自动运动系统主要是围绕车站控制器的扁平结构所建立起来的。重点是将车载控制器作为安全防护工具,实现系统的合理性扩大。主要是结合进路防护算法,也就是通过精准的行车资源管理的进路防护算法,来加强防护效果,能够在所有的地方给列车创建安全进路。车载控制器能够依靠自动转化开关电器,与该车的时刻表产生同步,能够在引发故障的情况下还可根据时刻表来运行。同时,还具备降级功能。轨旁控制器可达到降低进路防护的效果,能够让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与降级列车混合运行。
(三)智能维护
通过智能化技术诊断重要设备和部件,可在保证行车更加安全,节省停车时间的同时,使列车更加稳定,并还能够节省对列车的维护成本,给车辆智能运行和维护带来数据方面的支持。将智能故障诊断与列车管理相融合,可保证列车出现故障之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自动修理。在障碍物检测预警系统里主要是结合了传感器技术,来对列车附近所具有的信息来进行检验,以信息结合、大数据处理等方式,主动辨识到危险情况,然后辅助驾驶员驾驶,由此保证列车的安全性。此项技术可全程对列车线路进行监控,精准的对安全隐患进行辨识,并在视觉报警功能的协助下,最大程度的降低撞车情况的出现率。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
(一)优化算法
各轨道交通都具有属于自身的维修方式,为此要构建算法仓库,同时对其进行优化,以达到智能化的检修效果。比如,通过时间序列算法来掌握客流情况的时候,以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轨道检修,在巡道检修时应用智能轨道监测车,在综合监控全系统当中结合神经网络算法,来实现对运行情况和故障的掌握。
在算法仓库当中,结合了大量的智能算法,并能够达到统一化管理。主要是按照对业务的要求,针对性的对硬件资源进行调整,同时与智能算法相结合,以此达到应用要求,让各类智能算法能够达到统一调度的效果,从而让计算机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使用。算法仓库统一集成框架主要是利用算法库对人脸、车辆识别算法等智能算法进行注册。在经算法仓库的管理后,能够统一管理智能算法,这样一来便可顺利增设、删减、改动智能算法。
(二)优化应用
打造具备智能服务、进化、诊断等功能的智慧乘客体系,建立无人智慧车站,能够让乘客服务达到智能化、舒适化和方便化等效果。
在对无人智慧车站进行建立的过程中,构建无人客服中心,开展智能票务服务,智能音频交互等业务,使车站服务具备智能性的特点;构建智能售检票系统,实现移动支付、电子货币支付;为车站提供智能机器人,来和乘客进行交流,帮助乘客解决困难问题等;自动按照季节和气温情况调整车站温湿度,达到环境的智能化控制效果。依据节能计划,把空调机组、传感器、风机等全部与节能控制系统相结合,通过系统数据模型和节能措施,来统一管控风系统与水系统,进而让乘客享受到优质的环境;通过直流集中供电智能照明系统,以车站运营场景和客流的情况为标准,来进行区域化的照明自动化控制;打造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研究视频基础数据信息,通过人工智能处理客流信息,达到在各场景中智能化调出广播语音的效果,进而就可按照车站当中的具体状况播报信息,这样一来就可让客户及时掌握车站的最新信息;按照各区域环境声音的状况,以智能化的方式对音量进行调试,从而让客户感受到乘车的舒适性;创建智能边门,以人脸识别模式让乘客顺畅通行;打造自动开关站功能综合监控系统,围绕AST的时刻表,在运营前后,按照具体的要求,在标准的时间内为车站开展自动开关站作业。
结束语: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在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而让轨道交通行业逐步迈入到了智能化和无人化的发展阶段。而在创建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体系之后,让城市轨道交通变得更为安全,并且也提升了客户的乘车舒适度,从而让轨道交通行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荆鹏,张金喜 ,但雅琼,等.城市轨道交通双语课程初探 : 服务“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目标 [J].教育教学论坛 ,2022(27):81-84.
[2]王佳.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的探讨[J].中国航务周刊 ,2022(27):55-57.
[3]焦桐善.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国产化进程[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2,25(5):137-143.
[4]姜臻祺.上海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架构设计探讨 [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0,2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