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分析
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教育体系不断变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在不断转变,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期间开始加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视度,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高效参与到就业岗位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概率。现阶段针对高职院校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较为严峻,教师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需要从多角度以及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确保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率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基于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
引言: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需要加大学生的培养力度,应意识到高职院校毕业生质量关乎着院校后续的招生规模。高职院校教育期间毕业生质量水平较高,院校在社会中的声誉也会有所提升,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报考学校。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存在有一些困难,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时,教师需要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对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同时还需对高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中学生的培养模式以及目标进行调整,使得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就业率能够得到优化。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一)受到企业分布的影响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能够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会受到企业分布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所分布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电脑公司以及软件公司等企业都需要应用到计算机专业人才,同时服务类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中也已经实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高职院校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期间,需要明确学生所在区域中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企业数量以及规模进行调查,若企业数量较少,将会增加学生的入职困难。此外,计算机专业中学生的流动性相对较大,企业在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选聘时会对学生的工作能力进行评价。目前高职院校中的多数学生在工作期间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会因为薪资待遇造成人员流动。部分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个人业务能力较差,在工作期间无法快速有效完成工作,同时人际关系处理中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学生后续工作中出现辞职等现象[1]。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期间无法有效适应企业内部环境,同时所在城市中计算机专业相关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少,这些现象都会增加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困难。
(二)受到企业需求的影响
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时,需要根据企业需求展开针对性的指导,以此来提高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就业概率。计算机专业相关企业在人才选聘时对于软件编程相关工作人员的需求量较大,技术管理以及技术服务类型的工作人员数量所需较少。目前多数学生在应聘前未考虑到企业中关于人才的需求,导致所应聘的岗位是人员需求量较少的岗位,加大了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压力,同时还可能会阻碍学生顺利入职。针对企业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所招聘的毕业生数量较多,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资历无法达到国有企业的招聘要求,只能去一些小型私人企业应聘,但是学生可能不适应小型私人企业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容易出现不同问题,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后续发展也会受到影响。由于企业中人才需求量有限,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若出现一些问题,也会对学生的入职造成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与企业需求存在有一定的关联,企业中的需求较少,学生的就业率就相对较低。
(三)学生自身的定位不明确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若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入职,这就需教师在就业指导期间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明确定位。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就业前需要明确自身感兴趣的岗位,根据所学专业选择合适的岗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未对以后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就业前也未请教就业指导教师,在毕业前随意选择企业进行面试。面试前对面试企业的了解相对较少,可能会选择到一些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符的岗位,同时在面试过程中可能也未将自身的能力充分体现出来,最终将会导致面试不成功。高职院校学生在面试过程中未明确自身定位将会影响到后续的面试结果,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后续就业与发展。现如今部分企业为了方便学生面试,开始采用线上面试方式,但是线上面试学生无法将自身能力充分展示出来,最终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2]。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需求有全面了解,选择符合自身能力的岗位进行面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入职可能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岗位中将自身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特点
(一)导向性
在教育体系不断变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在不断变化,其中高职院校学生比例也越来越多,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最为明显的差异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参与到岗位工作中。因此,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期间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还需提前开展相关课程,应比普通高等院校更加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中,教师还需将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导向性特点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使得学生在就业指导中能够根据自身实际能力合理选择企业以及岗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合适的岗位还可将学生的个人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二)实践性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期间,教师需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合理制定,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就业技能,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确保学生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就业指导教师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不仅需要对计算机专业就业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还需对实习就业中竞争市场环境有所了解,并在求职前做好心理准备。此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指导,使得学生在求职期间能够具备扎实的技能。高职院校中就业指导教师在工作期间还需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能够快速参与到岗位工作中,同时还可将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实践性充分发挥出来。
(三)区域性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在对教学专业设计时需要保证专业人才是市场中所需的人才类型,应将学生所学专业与周边职业进行对应。如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下,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时所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就可加大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3]。就业指导教师工作期间需要明确学生就业的区域性,学生在毕业后部分学生会在院校周围的区域内工作,还有部分学生会返回家乡工作,在此情况下就业指导教师就需对院校周围的企业信息以及学生家乡所在区域的企业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同时还需对职业竞争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对企业以及岗位进行合理选择,确保所选择岗位可以将学生个人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后续就业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分析
(一)与企业进行深化合作
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就业指导教师需要与院校中的领导层人员进行沟通,确保院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高职院校中的领导层人员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时,需要与计算机专业相关企业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学校与企业可在学生进入院校初期阶段进行共同培养,使得高职院校所培育的学生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也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教学时,可以引进合作企业中的老员工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还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特点预留出合适的工作岗位,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入职参与工作[4]。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还需构建完善的就业平台,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指导教师,教师需要根据合作企业实际发展现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内部工作环境,使得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能够快速参与到工作中,有效改善学生的就业率。
(二)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结构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需要对原有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在教学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原有的教学内容。现阶段高职院校针对教学结构体系设计过程中,就业指导教师应明确自身在教学结构中的重要性。就业指导教师工作期间需要明确学生的就业情况,根据学生实际状况为学生展开就业指导服务,同时还需对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记录[5]。就业指导教师在工作期间需要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使其能够在后续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确保后续学生的就业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若要帮助学生选择出合适的企业与岗位,不仅需要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与学习情况有全面了解,同时还需加大对企业的调查研究力度,使其能够选择出最符合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需参与到教学结构体系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历年来就业环境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趋势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高职院校若要培育出高质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提高专业教学中实践课程的设置力度,使得学生在院校学习过程中个人实践应用能力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并在院校学习期间能够熟练掌握更多实用技能,使其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快速参与到工作中,将自身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三)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定位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能够看出,学生自身地位的明确是学生能够顺利入职的关键因素。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学习期间需要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在入职后快速适应企业环境,确保学生能够满足岗位的需求。就业指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好自身定位,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就业指导教师还需对各个企业以及岗位的需求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合理选择岗位,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就业技巧[6]。就业指导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定位时,教师需与学生进行针对性沟通,在了解到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还需对学生应聘的企业以及岗位进行深入研究,使得学生在应聘前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应聘技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出合适的工作岗位。
(四)做好学生的科学评估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进行评估。就业指导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全面考察与评估,确保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全面了解,使其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评估。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期间,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制定了相应的计算机水平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满足相应的技能要求,获取到相应的岗位技能等级证书后才能够顺利毕业。就业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展开科学评估,能够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学生提供合适的企业以及岗位,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就业率,确保计算机专业学生都能够顺利入职。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中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临有一些困难,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就需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的关注度。教师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专业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出合适的企业以及工作岗位,并根据学生个人能力以及个人需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现阶段若要提高学生就业率,就业指导教师需要对原有的工作思维以及工作模式进行转变,使其能够在改善就业指导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确保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都能够顺利入职。
参考文献
[1]朱一玮,缪芳.打造特色工作室推进就业指导工作改革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2022(24):16-18.
[2]张苏,尚鲜连,牛丽.基于麦可思数据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05):24-27.
[3]朱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第三辑.[出版者不详],2020:104-105.
[4]祝鹏,于荣娟,郎建华.职业能力提升导向下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161-162+165.
[5]倪强,段剑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路径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5):19-20.
[6]林晨光.小议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育如何适应新技术发展与满足就业岗位工作要求[J].电子世界,2020(15):100-101.
基金项目(编号:2023YBXM50):该项成果由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