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黔东红色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摘要:黔东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在涵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摸清黔东红色家底,守好黔东红色根脉,深挖黔东红色资源,用好黔东红色文化,让其“活起来”、“火起来”,使其在新时代黔东大地上真正地“有用”、“好用”、“管用”。黔东地区大学生作为该地区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流淌着“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黔东红色文化涵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黔东红色文化;涵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路径
一、红色文化、黔东红色文化相关基本理论
(一)红色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顽强奋斗、浴血奋战、艰苦奋斗中创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价值追求,饱含了无数革命先烈一往无前、勇往直前的气概,凝聚着共产党人舍己为人、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伟大品格。
(二)黔东红色文化内涵
黔东红色文化,既是黔东地区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又是区域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有黔东地区的革命历史,又有其独特的“红色”文化记忆,更有其不屈不挠、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又是红色文化同黔东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产生了包括周逸群、旷世勋等英雄人物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困牛山等代表的长征文化、以及以黔东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革命遗产等在内的黔东红色文化,为黔东人民留下丰富的黔东红色文化遗产。
二、黔东红色文化在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价值
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个国家的心,一个国家的魂,一个国家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爱国主义情怀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理念,而是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1]。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真情实感,蕴藏在人的心灵深处,通过人的认知、情感和道德品质的发展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真情实感。
(一)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武器
爱国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红色主基调,从鸦片战争时期开始到至今,无论近代的中国人民,还是当代中国公民,时刻都将爱国的旗帜高举,时时刻刻坚定中国的立场,维护中国的利益,将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放在第一位。“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因此要在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定政治立场、树立高尚品格,逐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紧跟时代潮流,争做时代新人。
(二)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营养剂
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先进文化,它蕴含着一个百年历史政党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价值追求,它对于新时期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具有良好的引导与导向作用,而黔东地区的红色文化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和促进作用。目前中国迎来“两个大局”,机遇与风险并存,要加大对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引导其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将个人的理想信念置于中华民族伟大理想信念中,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首要推移剂
“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3]”,让“红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首要推移剂。随着中国不断走向国际舞台,肯定与否定的声音夹杂其中,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试图运用炮制的谎言,扰乱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去撼动中华民族共同体。这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认同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更加关注黔东红色文化,发扬“红色”主旋律,发扬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优势,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大学生有义务弘扬黔东的红色文化,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其成为对抗外来侵略者的有力武器,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黔东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4]”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早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大革命时期,革命的种子就播撒在锦江之滨、乌江两岸。1925年,六千黔东子弟就跟随贺龙从这里誓师北伐,参加了南昌起义,他们用热血共同绘就了鲜红的“八一”军旗!在黔东根据地这块红色土地上,曾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烈事件和赤色篇章。但随着时间发展、空间变迁等因素,黔东红色文化相关遗址等出现了问题,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已经消失。新时代强调要传承好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故事,因此加大对黔东红色文化的保护、继承、传播的工作迫在眉睫。
黔东红色文化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受到新时代的发展影响,没有亲身经历过,加之对黔东红色文化了解程度底,爱国主义氛围淡薄,从而影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
(二)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主渠道,思政课对黔东红色文化的宣传模式趋于传统,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黔东红色文化的兴趣。
(三)网络迅速发展加快了非主流意识对大学生的冲击,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等提出挑战。
(四)重要革命遗址消失、遗址保存度不高、遗址修缮力度不够。“据2018年核查数据,铜仁市共损毁消失重要革命遗址43处。”
(二)主要因素
1、黔东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不足
随着黔东地区相关红色文化的重要遗址保护呈现出不同的问题,继承和弘扬黔东红色文化的载体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遗址的保护、修缮工作值得我们深思,加强相关遗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刻不容缓。同时,黔东地区红色资源的开发也存在问题,虽然在同一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交通交通、布局规划等原因,导致地方红色文化开发程度存在差异,从而黔东红色文化涵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价值就大大减少了。
2、学生对黔东红色文化缺乏了解
新时代下大学生大多都是00后,艰苦的革命时代对于他们来说太过于遥远和模糊,老师在课上列举的英雄人物、红色故事也老旧,不能把他们代入真实的情境之中去,加之本身对黔东红色文化了解过少,从而红色种子就走不进,扎不入他们的心中。同时,当今中国是和平的社会,社会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无法真实的去体验只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时代,因此缺少真真切切的爱国主义氛围,从而影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
3、思政课教育方式和内容陈旧
黔东地区的红色文化既具有整体红色文化的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利用思政课开展黔东红色文化的教育,有助于理解其内涵、类型等。然而,当前在思政课教学中,黔东红色文化的教育手段相对滞后,缺少创新的教育和宣传手段,导致大学生对黔东红色文化的宣传积极性降低,进而影响其爱国主义情怀的形成。所以,我们必须要与时代、科技的发展相结合,引入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方式方法,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地认识到黔东的红色文化
4、非主流意识形态冲击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全球信息跨越空间,思想交织发展。每个人都身处于信息全球化之中,有利于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但同时也加快了各种错误信息的传播。在多种思想的碰撞下,容易将爱国主义情怀狭隘化、虚无化,容易冲动表现、滥用爱国主义情怀,打着爱国的旗号,做一些极端的事情,将爱国主义深度情绪化,从而影响大学生正确立场、理想、信念的树立,也对涵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四、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具体路径
(一)依托黔东红色文化,加大地方特色课程开发
黔东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那里,涌现出了“周逸群、旷继勋”这样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军高级将领,更有着无数自愿加入红军而光荣牺牲的战士。云贵高原第一个红色政权,“黔东特区”就是在那里成立的,红军第一次在那里会师,也就是在那里诞生的红二军团。依托地方红色资源,积极发挥黔东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可以专门开设关于黔东红色文化的第二课堂,带领同学们学习周逸群、旷继勋等仁人志士的事迹,故事等等。通过对黔东红色文化课程的开发,运用学生身边的红色故事,有利于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和树立高尚品格,借助黔东红色文化涵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打造黔东红色文化实践研学体系,强化黔东旅游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教学
黔东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如:沿河淇滩第四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军渡纪念碑、松桃石梁红二等。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借助红色资源,打造旅游红色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式,大力开发黔东各个地区红色景点,根据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和布局的不同,打造特色景点,做出自己的经典。这有利于大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一边了解到黔东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从而增强他们对黔东红色文化的热爱,增强黔东红色文化传播的实效性,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创新传统的红色文化教学和宣传模式。
(三)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加大黔东红色文化宣传力度
思政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阵地,是传播红色文化的主渠道。大学生思政课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45分钟,运用课堂高效、集中的教学时间,培养大学生对黔东红色文化的了解,又要在日常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黔东红色文化和充分利用黔东红色资源,遵循大学生的学习规律,讲活、讲好红色故事,以鲜活的故事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大学生心中播下红色精神的种子。
(四)借助大数据技术,增强大学生体验乐趣
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牢牢占据网络舆论的制高点,使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其网络宣传具有时效性、聚合性等特点,可以为身处不同地区的人们了解黔东红色文化提供便利,可以使黔东红色文化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还可以让同类文化具有更好的聚焦在一起。再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微博、抖音等媒体形式,将黔东红色遗址、故事、书籍等与之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仿佛将大学生带真实的现实场景中。
(五)注重思政人才培养利用,提供专业支撑
思政课即是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也是弘扬黔东红色文化的主渠道,因此要将思政课教师打造成宣传、传播黔东红色文化的人才主力,这才是黔东红色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黔东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即离不开运用本地资源,又离不开向外传播力度这两大途径,但无论运用哪种途径,人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创建黔东思政课教师人才培养基地,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性、学术性;同时,要培养一批熟知黔东红色文化、愿意研究黔东红色文化、又知道如何规划与管理黔东红色文化等方面的人才。通过思政课教师和相关人才的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将黔东红色文化不断发展壮大,调动人才为黔东红色文化服务。
五、结语
新时代带来了机遇,又面临风险。在国内外多种思想交织发展下,如果不对其加强防范和抵御,这无疑对大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坚定理想信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提出挑战,因此,在新时代更加强调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通过发挥黔东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育人价值,进一步传承红色文化和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黔东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黔东地区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发展实践中锻造的红色文化,即是黔东地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红色文化精神。黔东红色文化在生成与传承的过程中均具有内在的育人属性,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具有内在的融合性。同时黔东红色资源是物化的历史、是文化的记忆,不可再生,因此必须强化敬畏,用心呵护,大力传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07)
[3]《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
[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光明日报,2021.
基金项目:2022年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编号:202210665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