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游戏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当下,我国正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其中“双减”政策是重要的一环。该政策着眼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机构的过度补课行为,以期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本文立足于此背景,探讨了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游戏化课堂教学策略,以期为当前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
一、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整合研究
1.1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
跨学科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各学科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传统的割裂式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跨学科教学来实现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跨学科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连接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场景,有助于学生构建意义,实现深层次的认知发展。例如,当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如“学校废纸回收”项目时,他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处理数据,同时涉及环境科学知、语文能力(如数据报告编写)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样的学习过程远比单一学科学习更加丰富和深入。
1.2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模式探讨
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小学数学教育正逐渐向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减轻学业负担的方向转变。跨学科整合的教学理念因此成为当前教育革新中的热点话题。通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可以突破传统数学教育的界限,以更生动、趣味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
(1)数学与语文的整合:语文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与数学之间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的逻辑关系。例如,通过阅读含有数学元素的诗歌或故事,如《千家诗》中的数字谜语,学生可以在享受文学魅力的同时,锻炼运算技能和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具体数据来支撑论点,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字信息处理和表达的能力。
(2)数学与音乐的整合:音乐和数学在节奏、比例等方面有着内在联系。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入节拍、音符时值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在练习打拍子、识谱的过程中实际应用分数、比例等数学知识。例如,解释全音符与二分音符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分数应用。通过编创简单的节奏乐谱,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同时培养节奏感和音乐素养。
(3)数学与美术的整合:美术教学中的形状、色彩和构图等都与数学有紧密的联系。可以通过绘制对称图案、设计平面图形拼贴画等活动,让小学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理解对称、几何图形等数学概念。例如,制作剪纸可以教授对折线的对称性,用色彩混合教授色彩的比例关系,这样的整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设计
2.1设计原则
“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课业和校外培训负担,重塑学生学习生活的秩序,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原则应当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主动学习,同时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并兼顾学习的趣味性与高效性。
具体来说,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设计原则包括:
(1)学生中心原则:游戏设计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兴趣点、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确保游戏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维持他们的参与度。例如,数学游戏设计时可以考虑使用动画角色或者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来提升互动性和趣味性。
(2)教学目标导向原则:游戏的设计和实施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确保在玩乐的同时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设计的游戏不仅要有趣,还要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数学概念,如通过解谜游戏练习四则运算。
(3)知识融合原则: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是跨学科整合的,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例如,可以设计一个计算市场购物总价的游戏,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实践加减法。
2.2教学策略设计
游戏化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应当设计出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性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
情境化设计:情境是游戏化教学的核心,能够营造一个生动而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实践和探索。比如,在教授“面积”的课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家装设计师”游戏,让学生扮演设计师,根据各种家具的面积来设计自己的“梦想之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并应用“面积”这个概念,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互动性设计: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互动活动,通过设计集体游戏、竞赛等形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例如,在教授“数字排序”的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个小组竞赛,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数字拼图,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还利于他们理解和运用数字顺序的知识。
反馈和调整设计:立即和充分的反馈是游戏化教学的重要环节。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为学生提供实时反馈,如及时点评、公布成绩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此外,也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2.3游戏化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策略可以巧妙融入,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下面就通过两个例子,具体阐述游戏化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迷你小镇”项目:在小学数学“学习几何图形”的单元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个“迷你小镇”的建设项目。首先,老师可指定小镇需要包含一些特定的几何图形建筑(比如正方形的小屋、圆形的游乐场等),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规划,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自己的“迷你小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自主探索和应用几何图形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整个过程是寓教于乐的,达到了游戏化教学的目标。
“数学宝藏岛”活动:在学习计算相关单元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宝藏岛”的游戏活动。老师预先在教室或者校园内的某个地方,隐藏贴有数学题目的纸条作为“宝藏”,然后制作一些线索卡,线索卡上的提示都与所学的数学知识密切相关。例如,“找到四个黄色圆圈周长之和等于20cm的地方”,“找到一个形状为长方形,长宽比为2:1的地方”等等。学生需要根据线索卡上的提示,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才能找到“宝藏”。这种方式既测试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让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
以上两个例子都充分体现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设计理念,即通过将游戏元素与数学知识结合,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从而构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术能力,真正实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
三、结语
本文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探讨了小学数学与跨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并着重研究了游戏化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中的设计与实践。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我们发现游戏化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并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运用数学知识。游戏化教学的实施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托,确保教育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乐趣,发掘潜能。未来教学中,应继续优化此类教学模式,使其更加精细化、系统化,真正实现教育的平衡发展,在减负增效的教改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参考文献
[1]翁晓蝶.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方法探究 [J]. 智力, 2023, (34): 88-91.
[2]刘汉友. 浅谈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 [J]. 考试周刊, 2023, (42): 75-78.
[3]黄美荫.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 [J]. 亚太教育, 2022, (22): 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