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政治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路径探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演进,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及核心教学理念持续更新。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教育创新,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转变,又能促进高中政治教育的有条不紊进行。为响应和实施新课标下高中政治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的规定,本文从当前高中政治大单元结构化教学深入探讨教学策略,旨在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政治;大单元结构
引言:高中生正处在思想观念日渐成熟和全面塑造的阶段,此时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日趋成熟,能够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学习知识结构和认知框架。不过,现行的高中政治教育并未充分适应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特性,反而可能限制全面学习能力的提升。新的课程标准依据时代发展趋势,从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到关键素养,为高中政治的大单元教学提供明确且全面的教学导向和策略。因此,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以新课标为导向,深入探索教学实践。
一、新课程标准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价值
大单元教学的推行旨在培育学生的整体性学习思维,并且增强自我学习技能。学生们借助单元知识结构来系统整理所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和深度探讨,利用跨学科知识来深化对政治学科的理解。
新课标倡导将相关或同主题的知识点整合成统一的学习单元,以此消除知识碎片,减小教学跨度,以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复杂度。这种单元设计使得各课时内容在布局和构造上保持一致性,难度逐步升级。因此,教师需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教学创新能力,设计出适应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二、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
在追求高效教学的框架内,“大单元教学设计”立足于整个章节或单元,依据各知识点的需求,融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使学生在一段学习期间内能够掌握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其关键要点包含:
1.统一性。这主要反映在设定全面的教学目标和整合教学内容的环节。
2.联系性。联系性主要表现在选择课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紧密关联;教学方式与目标和内容的对应;以及教学活动中各环节之间及它们与目标的相互关联性。
3.渐进式特性。在教学活动的规划与内容融合中,关键在于逐步升级,从基础至深化,从单一任务到复合挑战,确保每个环节都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逻辑。
4.综合性。综合性主要考察单元教学是否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涵盖目标的多元整合,如将单一目标与五维教学目标相互交织,以及语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无缝衔接,还有单一技能向多技能的无缝过渡。
5.实用性原则。实用性体现在通过单元教学实施,能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学习策略以及情感价值观培养等方面达到预设目标,从而实质性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三、新课标导向的高中政治综合教学方法
(一)知识整合:以大单元为基石,梳理单元知识点,建立教学结构
传统高中政治教育中,教学常常受限于对教材的过度依赖,并且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的知识架构。教师需依据新课标和大单元教学资源,对知识进行整体整合,设计出连贯的教学架构。教师应遵循以下步骤:
1.根据最新的课程标准,解析单元知识的关键点。
2.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师的教学实践,挑选适宜的课堂教学主题。
3.利用各种方法将多样的课外单元知识融合在一起。
4.以课内和课外的教学知识为基础,采用思维映射工具,设计出大单元的整体教学架构。
教师在掌握关键知识点后,会认识到本单元的教学重心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进步、完备以及改革开放的历程。基于个人的教学实践,教师可识别出课堂教学应涵盖的内容,即改革开放的历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演进和改进。同时,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能够利用时代发展的脉络来探索课外的时政热点,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领会党的二十大所传达的精神实质。
(二)设定目标:依据宏观架构,厘清单元主旨,界定教育目标
在现行的高中政治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中融入学科素养的培育要素。这使得教学目标在应对以往目标模糊的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同时,新课程标准的变革也为高中政治的大单元教学指明更明确的方向。教师需对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给予高度关注。在设定单元教学目标之初,教师应先确定单元主题,以此为导向,确保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连贯性。
例如,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一课为例,教师可依据整体教学架构来界定单元教学的核心议题。紧接着,设定该大单元的教学目标便成为下一步。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剖析和整体教学蓝图的考量,可以将此单元的主题定位为人民当家作主。在确立主题后,教师可借助听评课活动以及同行的专业支持来明确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洞察到单元设计的思路,掌握教材背景知识,并对学生的学情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预先探索:以大主题为导向,设计预习活动,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
预习活动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理解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使学生能在课堂讨论中更积极地提问和互动,从而提升学习成效。同时,课前的自我学习也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实践。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并实施有效的预习教学策略[2]。
例如,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一课为例,教师需根据大单元的教学大纲设定预习任务,旨在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有初步的认知。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发现该单元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理论知识。为此,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将预习任务划分为三个级别。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建议在预习时仔细研读教材或相关文献,以熟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理念和核心要点。
(四)情境构建:围绕主题主旨,运用多元手段,塑造情境框架
构建大单元主体情境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贴切的认知环境,使其能在实际场景中运用理论知识与技巧,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持久性。通过情境设计,学生能更深入地领悟高中政治大单元的整体内容,有利于培养其逻辑思考能力。
例如,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全面依法治国》一课教学为例,教师需依据大单元的主题,采取多样化的途径来构建大单元的核心教学情境。结合大单元的教学重心,教师可考虑以下策略来塑造教学情境:
1.情景设定。教师可设计如下疑问:“在你看来,全面推行法治对国家进步与安定有哪些深远影响?”学生们通过深入思考与互动讨论,能发掘法治全面实施的关键价值,并尝试用具体实例进行阐释和解析。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助于点燃学生的思考热情,提升探究精神和理性思维能力。
2.故事背景设定。教师能够构思一则叙述,描述一个国度在全力推进法治建设的道路上遭遇的难题与阻碍,同时展现法治带来的显著成果和持续发展。学生透过故事的动态发展,能深入理解法治实践的应用及其深远影响,从而更牢固地把握相关理论。
结语:总结起来,伴随着高中政治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持续革新,大单元教学法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应用日益广泛且深入人心。大单元教学以其独特的整体性、主动性、综合性与连贯性特质,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深刻领悟,并有助于锻炼其逻辑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常艺馨. 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中大单元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 海南:海南师范大学,2023.
[2] 文晶. 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优化研究[D]. 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