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和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的思考研究

曹继冬
  
电子企业
2024年18期
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 甘肃省 天水市 秦安县 741616

摘要:作为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忆和精神文明的基因。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盗窃等,我国众多珍贵文物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教育形式,旨在通过宣传教育手段,提高社会大众对文物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进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和提升。因此,本文拟对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的价值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文物保护意识;社会认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日益增强,文物保护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部分地区文物保护意识薄弱,文物保护法规的贯彻执行不到位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指导。

一、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对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价值

(一)唤起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作为一种广泛而深入的社会教育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大众传达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唤起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人们逐渐认识到文物是国家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种深入人心的认知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文物保护情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文物保护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文物的氛围[1]。

(二)提升公众认知水平

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不仅能够唤起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文物保护认知水平,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介绍文物的种类、价值、保护方法等相关知识,使他们深入了解文物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这种认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公众更加全面地认识文物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进而更加珍视和尊重文物,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的实践中。

(三)弘扬文物保护精神

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有助于弘扬文物保护精神,通过宣传文物保护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向公众展示文物保护者的无私奉献和艰辛努力,引发人们对文物保护的尊重和敬意。这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有利于凝聚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力量,推动文物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公众更加重视文物保护,不仅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展示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养。

(四)促进文物保护法规贯彻执行

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可以促进文物保护法规的贯彻执行,通过向公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使他们了解到文物保护的法律地位和保护范围,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这种法制宣传教育有助于引导公众自觉遵守文物保护法规,监督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为文物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二、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策略

(一)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开展文物保护宣传

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在当今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多种媒体平台进行文物保护宣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策略。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文物保护宣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建立专题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形式,定期发布文物保护相关内容,如保护案例、技术、政策等,能够吸引大量网民关注。此外,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等仍然是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制作文物保护宣传片、专题节目等形式能够生动地向公众普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开展文物保护主题教育活动

文物保护主题教育活动是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组织各类文物保护主题的教育活动,如讲座、展览、培训班等,能够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向公众传递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和理念,还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让参与者更深入地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同时,组织知识竞赛、义工培训等活动,能够激发公众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文物保护意识的形成和提高。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加了公众对文物保护的了解和认同,也培养了更多的文物保护爱好者和志愿者,为文物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文物保护教育在学校的普及

学校教育是培养和塑造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重要渠道。加强文物保护教育在学校的普及,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文物保护观念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将文物保护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活动中,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物保护主题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知和关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文物展览、遗址等,开设文物保护课程或兴趣小组,以及组织学生开展文物保护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物保护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对文物保护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的文物保护事业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和支持者[2]。

(四)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在社区的覆盖

社区是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实施场所,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在社区的覆盖,是提高社区居民文物保护意识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宣传栏、文化墙等方式,向社区居民传递文物保护的相关信息,引导他们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组织社区居民参观文物保护展览、遗址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了解文物的价值和魅力,增强其对文物保护的认同和支持,还可以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和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解和示范,使社区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五)建立文物保护志愿服务体系

建立文物保护志愿服务体系,是推动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志愿者作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的重要力量,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影响力,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中,为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做出积极贡献。可以通过招募、培训和管理志愿者,建立起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文物保护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志愿者参与到各类文物保护宣传活动中,如文物保护宣传日、文物保护义工活动等,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手段组织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价值,为此,需要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开展文物保护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文物保护教育在学校和社区的普及,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志愿服务体系,共同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的瑰宝。

参考文献

[1] 张志辉. 加强文物保护宣教,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2, (24): 205-208.

[2] 孙胜利.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 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的思考 [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 (18): 121-1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