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溯源

董自敏
  
电子企业
2024年11期
中共如皋市委党校 江苏如皋 2265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含蕴着丰富的理论内蕴与实践指向。文章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形成进行理论溯源,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意识形态工作建设路径及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经验三方面探赜其生成逻辑。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论源头,对指导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理论遵照和行径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理论溯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1],“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作为党和国家的大事要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含蕴着丰富的理论内蕴与实践指向,一脉相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和百余年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工作,又紧密联系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和多年积累的治国理政经验作出了许多原创性贡献。站在新起跑线上,全面学习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论溯源,具有重要的学理阐释价值。

一、源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赓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意识形态本质的阐释。马恩在释义意识形态本质时,试图从唯物史观的视域,在披露和批判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的虚假性和遮蔽性基础上,建构属于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并强调:“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3],并指出“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社会秩序所指定的思想体系,其组成要素包括思想、法律、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多种意识形式”[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意识形态地位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建设,认为意识形态是汇聚合力、形成价值共识的精神大厦,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以“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精辟阐释了推进意识形态革命对整个革命进程的宏大意义。列宁指出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具有极端重要性,不论对社会意识形态做出何种轻视与脱离,都将导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强化。列宁更是提出了科学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并指明“灌输理论”是工人阶级掌握意识形态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意识形态功能的阐释。一是意识形态的掀动功能。恩格斯强调构成意识形态的东西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且“能在某种限度内改变经济基础”[5]等论述,表明了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二是意识形态的辩护功能。马恩指出,在各个时代属于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思想的展现并为其辩护。列宁更是指出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单纯依靠暴力手段是行不通的,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才是出路。三是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马克思、列宁都曾阐明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甚至可以成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关键是要引导广大民众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和价值认同。四是意识形态的凝聚功能,即凝聚社会共识。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对于无产阶级特别是工人阶级具有凝心聚魂和鼓舞士气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承继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根脉,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创新与突破,还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上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思路,使其理论在21世纪得到了中国式的呈现。

二、源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于毛泽东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一是看重意识形态的内外宣传工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曾说道“共产党是要在左手拿宣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直白形象地点明意识形态和武装斗争一样不可偏倚。二是强调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不可忽略。毛泽东多次运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强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对于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进入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三是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毛泽东就指出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要领导服务中国革命的新文化。建设时期,毛泽东又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也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核心。这些论述强调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性,是推动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关于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理论。首先,解放思想与实事求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的灵与魂。邓小平强调,如果思想问题得不到良好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也会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态势佐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其次,“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1979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确保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变”和确保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再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的手段和评价标准。“文化大革命”的沉重打击使邓小平深刻意识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重要性,并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可以巩固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而且可以指引和促进物质文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三个有利于”则是评价各项事业的标准,代表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最后,培育“四有”新人、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的目的和归宿。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邓小平深刻认识到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将面临困境,并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培育“四有”新人、坚守共产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目的与归宿。

关于江泽民、胡锦涛意识形态方面的理念。一是江泽民相关意识形态理念。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六大期间,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迫在眉睫。江泽民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成败、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至关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着力点等观点[6]。二是胡锦涛相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胡锦涛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在世界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发生新变化以及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其思想主要包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8]、“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9]和坚持党管媒体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仍充斥着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市场逐利性、西方意识形态多样化渗透熏染以及新媒体多元交互复杂斗争等多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次会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上阐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深远意义,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论断和举措。由此可见,百余年来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经验做法是总书记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路径来源。

三、源于个人执政经验的躬行求索

知青岁月的特殊经历。梁家河时期,习近平同志克服重重困难,从不适应到适应,不仅自己研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反杜林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高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更是通过开办扫盲班和夜校积极带动当地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和党的思想政策。虽因家庭因素入党屡遭挫折,但仍不气馁,8份入团申请书和10份入党申请书是一片丹心永向党的生动写照。正是永不言弃的坚守、刻苦耐劳的磨砺、群众百姓的信服,帮他实现了入党的愿望。7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实践磨砺与考验中筑牢理想信念,这对他意识形态工作理念的萌芽、形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方主政的经验积累。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正定任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作出了积极求索实践。比如党风的整顿,从提高对党风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任务和要求及三个有力措施入手[10],展现了其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有了比较系统的想法。后辗转于多个地方任职提出了许多原创性的意识形态理念。在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曾多次强调党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增强职业修养和对党领导的坚定信念;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期间提出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凸显了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多年的地方历练为此后系统形成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奠定了实践基底,更为主政中国做好全国意识形态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主政中国的矢志不渝。执政全国后,习近平同志观照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接续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极高实践品质与原创贡献的新论断、观点和举措,生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2013年,提出“意识形态工作”对党而言是极端重要的。2014年,指出:“(党和国家)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11]。在十九大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2]。在二十大上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13]。在《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中强调:“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14]习近平总书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论断,对继续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锚定了前进方向。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建瓴高屋、逻辑缜密、影响远大,是百年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新时代破解意识形态领域难题的深刻回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313.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3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8.

[4]左锦.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3(19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98.

[6]张艳斌.江泽民意识形态观的主要思想及时代价值[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7]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37.

[8]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38.

[9]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39.

[10]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28-31.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5.

[12]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13]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大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5).

[14]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27.

作者简介:

董自敏(1990.0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江苏连云港人,中共如皋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