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不断深入,新时代社会各界对于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下一代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加以提高是未来教学的重点内容。我国历史悠久,自古流传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多,而语文学科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多,因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对于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因此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实践探索;精神文明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蕴含我国先辈流传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因而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善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未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深远影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时,教学人员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筛选,选择对学生具有积极影响、同时与教学内容存在关联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利用,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和质量,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更清晰的认知,以此来培养学生养成爱国情怀、建立民族自信和国家文化自信。
一、挖掘语文教材,延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学人员需要对教材课本进行充分挖掘,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加以延伸,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好地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涉及我国传统古诗词,同时还包括各类国内外名著片段、我国历史故事等,因此教学人员要全面挖掘教材内容,分析不同课文中所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针对教材内没有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教学人员加以开发和利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高教材内容的底蕴和内涵,从而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融合度,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堂对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书中,蕴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内容非常多,教学人员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文章中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学习。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一课中,作者利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借石灰表达自己百折不挠、追求正气的思想和情感,同时通过《石灰吟》一诗,学生们不仅能够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还能够对我国历史先辈的理想信念加以感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人员可以让学生朗读《石灰吟》,通过大声朗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同时通过朗读和分析让学生明白我国先辈对于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帮助学生养成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1]。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中,主要描写我国战争年代,革命英雄董存瑞舍生取义、为大家牺牲小我的故事。通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具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学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通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描写,学生不仅被带到紧张、刺激的场景中,同时通过细节的刻画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战争的残酷,让学生对我国革命先辈产生更多崇高的敬意。在本节课中教学人员可以在阅读后让学生分别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由教学人员引导学生对董存瑞的形象和性格加以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信息时代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已经成为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视频、音频丰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通过多媒体设备构建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人员也要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重视度,通过多媒体设备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一课中,主要介绍我国藏戏文化的特点和传承,通过文字向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藏戏的博大精深。而在《藏戏》一课的学习中,教学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例如通过多媒体设备在网络平台上搜索关于藏戏的表演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更好的体会藏戏的特色。同时利用视频的形式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藏戏文化的了解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课后时间中能够主动搜索、学习藏戏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信息技术还能够丰富课程教学的形式、提高教学质量,除了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藏戏相关视频外,教学人员还可以对教学内容加以延展,例如通过网络搜索我国其他地区的戏曲种类,并通过视频向学生进行播放,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传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此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2]。
三、加强家校结合,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环境
教学场所不仅局限于课堂,还要对学生生活进行延伸,建立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来为学生创建更广阔的学习环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教学人员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建立家校结合路径,让学生家长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一课中,教学人员可以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出自己对父母的爱。同时教学人员还可以安排学生回家向自己父母致谢,并通过帮助父母做家务、做菜和洗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家长也需要向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同样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让学生们通过真情的自然流露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优秀品德[3]。
而在《习作:家乡的风俗》一课的学习中,教学人员可以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与父母一同查阅当地的特色风俗,同时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中。通过与父母一同查阅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当地特色风俗的学习,还能够使学生对自己家乡具有更多的了解,通过对自己家乡特色文化、风俗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热爱家乡、为家乡自豪,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家乡自豪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结束语: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人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为未来学生成长、进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萍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讨[J].教育,2024,(06):7-9.
[2]白莲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2):34-36.
[3]孟圆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及实践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