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杨劲秋
  
电子企业
2024年13期
云南省昭通市幼儿园

摘要:新时期幼儿园保育教育时,应当基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要求,从走廊环境、自然环境、育人环境等维度切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本文就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新路径进行分析探讨,以此满足幼儿身心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保育教育;环境创设

引言: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文件引领背景下,为不断推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新路径,盘活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指南》主要内容

该份《指南》中明确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时,应当基于正确的教育方向、围绕儿童的学习成长规律、科学地进行教育评估与创新,从而解决传统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构全新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与模式。

二、幼儿园环境概述

(一)幼儿园环境包含的区域

保育教育工作开展时,应当针对幼儿园的场院环境、廊道环境、公共空间环境进行有效建设,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在场院环境创设阶段,应当围绕学前教育要求,针对场院内的不同区域进行合理布置,如小菜园、小花园、沙滩场地、小水池等,给予幼儿充足的娱乐游戏空间。

在廊道空间环境进行建设时,则需要考量到幼儿的心智与行为举止,从而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最大程度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避免幼儿在廊道空间内出现磕碰、踩踏、挤压等问题。而在幼儿园的公共空间环境进行创设时,应当契合幼儿的多元化学习成长诉求,设定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环境,如阅读空间、艺术空间、游戏空间、实验空间、餐饮空间、休息空间等。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关键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核心,在于分析思考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真实诉求,从而选择合适的素材与设计方案,完成相关空间环境的创设,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此,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时,应当突出环境因子的趣味性、灵动性、安全性、环保性,从而达到保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要求,为后续幼儿园保育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措施

(一)创设园内的走廊环境

由于走廊的空间环境相对较小,但幼儿每天都会经过走廊。为此,在进行幼儿园走廊环境创设时,应当对走廊的环境进行合理美化,选择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并鼓励幼儿进行文化艺术的创作,将幼儿创作的成果展示在走廊上,增加幼儿的文化艺术学习创作获得感与成就感,为幼儿后续的自主学习铺垫基石。同时,基于走廊环境的有效美化,则可以形成一定的走廊文化,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启蒙,达到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预期效果[1]。

(二)创设园内的自然区域

《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时,为完成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则应当突出幼儿园自然区域环境的合理创设。在自然教育教学的游戏区域,则应当引导幼儿独立思考与动手实践,从而锻炼幼儿的思维心智,使其能够全身心沉浸到自然游戏活动当中。

比如,在自然区域进行小菜园的环境创设,使得幼儿在选种、耕地、栽种、施肥、浇水、发芽、除草、摘果中,亲身感知蔬菜的成长历程,从而使得幼儿感受自然万物的生命变化特点,启发幼儿的自然和谐意识。

(三)创设合适的育人环境

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开展阶段,必须创设最佳的育人环境,以保证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助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此,在创设最佳的育人环境时,应当契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择合适的素材与区域游戏活动,完成育人环境的建构,如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幼儿的心智认知明显存在一定差异,教师需要基于幼儿成长的特点与规律,建构幼儿喜爱的学习成长环境,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

结语

综上,笔者重点阐述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具体路径,旨在说明该项工作创新改革的必要性。为实现保育教育的预期工作要求,教师则应当紧扣《指南》理论与思想,打造全新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助力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环.《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9):16-18.

[2]刘晓青.《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天津教育,2023,(03):104-106.

[3]吴山红.追随幼儿,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的教育环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背景下对园所环境创设的思考[J].福建教育,2022(51):22-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