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人工智能时代英语笔译(MTI)学生翻译技术应用现状研究
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当前MTI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适应并利用翻译技术进行学习与实践,通过分析他们对于各类翻译辅助工具的掌握程度、技术在教学中的融入情况以及学生自身对技术使用的体验反馈,文章揭示了当前MTI学生在翻译技术应用方面的真实现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翻译教育的转型方向,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促进MTI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人工智能;英语笔译;翻译技术
一.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成熟,翻译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机器翻译的进步在极大提高翻译效率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翻译模式和工作流程,这对传统的翻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未来翻译行业的主力军,英语笔译硕士(MTI)的学生对于翻译技术的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翻译技术概览
2.1 翻译软件与工具
翻译辅助软件(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 CAT)已成为现代笔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诸如Trados、MemoQ等CAT工具凭借其强大的记忆库功能与术语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了翻译效率与一致性,不仅如此,这些软件还支持多种文件格式的直接处理,减少了格式排版的工作量,使译者能够专注于语言本身的转换。CAT工具还集成了协作功能,允许团队成员共享资源、协同作业,有利于大型项目的开展。
2.2 机器翻译的发展
近年来,机器翻译技术尤其是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MT)取得了长足进步,NMT模型能够更自然地处理语言结构,生成流畅度高且更接近人类表达的译文,谷歌翻译、百度翻译等在线平台便广泛采用了此类技术,它们不仅支持多种语言互译,还能根据上下文动态调整翻译策略。尽管如此,机器翻译仍存在局限性,比如对专业术语的理解不够精准、文化差异的处理能力有限等,这使得它在复杂文本翻译中难以完全替代人工翻译。一些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通义千问等)也可以用来进行翻译工作,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翻译系统通常能够生成更加流畅和自然的文本,接近甚至达到人类水平的质量,通过微调,大语言模型可以针对特定领域(如法律、医学、科技等)进行优化以提高在这些领域文本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3]。
2.3 数据驱动的学习
数据驱动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提升翻译质量的有效途径,大规模语料库作为重要资源用于训练机器翻译系统,使其能够学习到更广泛的句法结构与词汇搭配。译者亦可借助双语文本对齐工具创建个性化的语料库并以此作为翻译记忆库的基础,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快速检索与重复利用。这一过程不仅强化了知识的积累,也促进了个性化翻译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为MTI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与实践机会。
三. MTI学生翻译技术的应用情况
3.1 技术掌握程度
在当今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翻译技术的掌握与否已成为衡量MTI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多所开设MTI专业的高校进行调研发现,学生对于基本翻译软件的熟悉程度较高,诸如Trados、MemoQ等CAT工具已成为他们日常作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进一步探究则揭示出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这些软件完成基础任务,但在面对更为复杂的项目管理、术语数据库构建或是高级搜索功能时则显得力不逮。调查还发现,学生对于新兴的人工智能辅助翻译工具(如自动摘要生成、文本情感分析等功能)的认知度和使用率相对较低,这部分技术通常需要更高的技术背景和更专业的培训才能有效利用,但目前这些高级技能在MTI教育中的覆盖尚显不足[2],导致部分学生即便意识到其重要性也难以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3.2 教学融入情况
翻译技术在MTI课程设置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许多院校已将其纳入必修课程范畴,力求培养出既具备深厚语言功底又擅长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实践中,部分高校采取了模块化教学模式,也就是将翻译技术相关内容分散至各个学期并从基础操作到高级应用逐步推进,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需技能。一些学校还积极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引入最新技术成果,比如基于云平台的翻译管理系统、集成AI辅助翻译功能的编辑器等,通过开展联合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并熟悉前沿技术。进一步观察发现,尽管大多数学校致力于将翻译技术嵌入日常教学之中,但在课程设计上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意味着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是接触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操作层面缺乏足够的练习机会。
3.3 实践体验反馈
大多数MTI学生认同翻译技术对其职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表达了对于技术壁垒的担忧,他们指出,某些高端软件的操作复杂度超出预期,缺乏足够培训的情况下很难独立上手。也有声音提到现有教材更新滞后而无法及时反映技术迭代的速度。针对上述挑战,不少学生建议增加实践环节比重,鼓励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平台,同时希望能够获得更多来自一线译者的指导和支持。
四.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4.1 技术障碍
技术障碍构成了MTI学生迈向高效翻译实践的第一道门槛,复杂的人机交互界面、繁复的操作流程以及对特定软件的依赖,无不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以机器翻译后编辑为例,不少学生反映,面对未经充分训练便需处理的大量自动化翻译产出时往往难以把握修改尺度,容易陷入机械性的文字调整而非创造性内容润色。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亦成为不可忽视的技术壁垒,特别是在处理敏感材料时,如何平衡技术效用与信息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2 技能需求变化
伴随翻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市场对MTI毕业生的技能期望亦发生深刻转变,传统意义上对语言精准度与文化适应性的追求虽未消减,但对技术熟练度的要求日益凸显[1]。云协作平台的应用促使团队成员跨越地理界限协同作业,这既考验个体的技术适应力又对其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熟悉诸如Trello或Asana的项目管理工具已成为提升翻译项目执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4.3 职业前景展望
人工智能的发展无疑将重塑MTI毕业生的职业版图。一方面,自动化翻译技术的进步可能压缩低端翻译市场的就业空间,迫使从业者向高附加值服务转型;另一方面,技术驱动下新兴领域(如多模态内容创作、机器翻译质量评估等)的拓展则为MTI人才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与跨文化交流加深,能够驾驭最新翻译技术并具备深厚语言文化功底的专业人士将成为行业竞相争夺的对象,因此MTI教育体系有必要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强化技术训练与人文素养并重,以期培养出既能引领技术潮流又能深刻理解人类共通情感的翻译精英。
五. 结束语
本研究揭示了当前MTI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尽管学生普遍掌握了基础翻译技术,但在高级工具的应用上仍存在障碍,且教育体系内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也不容忽视。行业变革促使技能需求多样化,要求MTI人才在精通语言艺术的基础上还需具备较强的技术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孙阳,龚思颖,成怡欣.人工智能时代英语笔译(MTI)学生翻译技术应用现状研究——以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学生为例[J].现代英语,2021,(20):62-64.
[2] 宁静致远.国内MTI学生翻译技术认知和应用现状调研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2.DOI:10.27032/d.cnki.ggdwu.2022.000298.
[3] 王华树,李智.人工智能时代笔译员翻译技术应用调查——现状、发现与建议[J].外语电化教学,2019,(06):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