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非遗”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研究
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非遗”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中,既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文章通过分析非遗与思政课的关联性,提出了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促进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非遗文化;教学研究;文化传承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同时,思政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将“非遗”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非遗与思政课程关联性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与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有着诸多契合之处。具体而言:首先,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传统手工艺、民间文学、民俗活动等,都体现了勤劳、勇敢、智慧、团结、诚信等美德以及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等民族精神[1]。这些道德观念和民族精神与思政课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培养等内容高度一致。学生通过学习非遗文化可以让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这些价值观念和精神,增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民族认同感。其次,非遗项目往往是经过世代传承和发展而来的,其中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同时,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最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和理论化,而非遗则以具体的形式呈现了人类的文化创造和生活智慧,可以使思政课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趣。比如学生通过参观非遗展馆、观看非遗表演、参与非遗制作等活动,可以让其更加直观地感受非遗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同时,非遗项目也可以作为思政课的案例教学素材,通过分析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历程,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创造等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非遗”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非遗”与思政课融合的教学中逐渐显露出局限性。因此,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实施如下: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当地的非遗展馆或者是博物馆,让他们近距离的观察和欣赏非遗作品,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非遗制作过程,如传统剪纸、陶艺制作等,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深刻理解非遗所蕴含的技艺与智慧,这种体验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索非遗与思政课的结合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案例,如非遗传承人坚守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等,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体现的思政教育内容,如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创新精神等,案例教学能够使抽象的思政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3]。最后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制作过程、文化价值等,通过多媒体的呈现,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增强他们对非遗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还可以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拓宽教学渠道,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在将“非遗”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需要一支具备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院校应为教师提供关于非遗的专业培训,包括非遗的历史、文化内涵、价值意义以及传承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另外,还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让教师深入了解非遗,以提高他们对非遗的认知水平。其次,非遗传承人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技艺,他们的加入可以为课堂带来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实践教学[4]。非遗传承人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传承故事、展示非遗技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非遗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非遗传承人还可以与学校教师共同合作,一起开发教学资源,一起设计教学活动,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最后,院校需要鼓励教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合作研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将非遗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如可以组织教学研讨会、观摩课等活动,让教师分享教学心得和创新方法,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学校、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进“非遗”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工作。
三、结语
“非遗”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举措。院校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非遗”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这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大中小院校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推动“非遗”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窦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制度建设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24,(04):84-87.
[2]丁丽.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24,(08):69-73.
[3]刘冰.基于家国情怀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路径[J].天南,2024,(04):19-21.
[4]周悟,陈小飞.党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2023,22(05):11-13.
作者简介:严田田(1986-02),女,汉族,安徽省安庆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课题信息:本文系2023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一般课题《“非遗”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SJSZ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