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跨学科多元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梁晓丹
  
电子企业
2024年41期
珠海市香洲区前山小学 广东省珠海市 519070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积极落实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与文化审美素养。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育人资源。在新课标背景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古诗词,围绕跨学科学习、主题式语文学习活动,探究古诗词多元化教学策略,有效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词,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受到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精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打好人生底色。

关键词:新课标;古诗词;跨学科教学;语文主题式学习活动;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能单纯以记忆为主,而是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加入语文理解、知识应用等任务,从而驱动教学活动的创新开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基于跨学科教学设计、主题式学习活动开发的视角来尝试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文化美、情感美,积极优化语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多元化教学的概述

(一)教学创新的意义

在新课标下推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开展,教师可以基于文字、语言的多元表达特点设计跨学科主题式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文化之美、情感之美,从而创新学科教学路径。针对古诗词资源实施多元化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跨学科教学导向下构建以审美鉴赏、文化探究、艺术实践为基础的全新教学策略,从而驱动教学活动的创新开展[1]。在跨学科教学与主题式学习的同步作用下,学生能够在审美、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挖掘语文知识,主动开展文化鉴赏、文化创作等活动,积累学习经验,生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实施原则

在新课标下开发小学语文古诗词多元化教学策略,教师要以趣味、融合为导向,进行古诗词教学活动的设计工作。一方面,构建趣味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教育活动中,基于古诗词插画创作、古诗词文化理解、古诗词故事演绎的多元视角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展现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融合性特点,在跨学科教学导向下,设计“古诗词+音乐、美术、地理、历史、戏剧、科学、劳动……”的主题式学习活动,将绘画、音乐、故事情境等元素融入到古诗词教学活动当中,从而为学生创造鉴赏古诗词素材、积累学习经验的机会。在新课标下,开发以审美、创新为导向的跨学科教学新模式,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音乐与古诗词融合,开发审美主题

音乐中包含了丰富的审美元素与艺术资源,对于学生艺术素养、文化意识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新课标下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基于跨学科教学思想构建语文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尝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提升学生的审美热情,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赠刘景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基于阅读、演唱的双重视角开发跨学科教学方案,在主题活动的带动下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教师开展唱诗活动,推动语文教学与音乐教育的跨学科结合。教师选择曲调平和、柔婉的音乐作品进行配乐,结合《朋友》《送别》等音乐作品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随后,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背景音乐尝试对古诗词进行演唱,依靠音乐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作品的记忆。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进行唱诗示范,让学生独立感受古诗词中的音律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表演与古诗词交织,创设互动情境

围绕新课标的有关要求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围绕语言、文字进行审美,更要驱动学生体验古诗词中的故事与情感,从而在互动情境中确定古诗词主题。发起古诗词表演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鉴赏古诗词情感、体验作品人文思想的全新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素养。

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清明》的教学为例,古诗词的故事性较强,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开发以故事表达为导向的全新教学方案。教师可以设计主题活动,以“表演故事”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对《清明》进行解读。在理解古诗词作品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人物、故事情节、故事情感的基本结构实施授课。针对《清明》中给出的路人、牧童两大角色,教师对学生发起提问:在古诗词中,路人有着怎样的心情?牧童与路人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在进行提问之后,围绕对白设计、场景设计的有关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随后,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扮演牧童、路人等角色,在主题活动中围绕古诗词进行表演。在教学环节,教师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表现展开测评,学生对古诗词进行独立鉴赏、解读。依靠主题表演活动,学生能够逐步解读古诗词中的情感,从而生成良好的学习意识。

(三)编创与古诗词联动,进行文化鉴赏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文化自信意识、文化传承意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在实施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语文主题活动的开发要求引导学生编创语文作品,生成以文化鉴赏、探究为导向的教学新模式。为小学生创造理解语文作品、传承民族文化的机会,在文化与探究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才能实现教学创新。

将古诗编创主题活动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求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文化探究与传承热情。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芙蓉楼送辛渐》的有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主题活动的驱动下组织学生围绕古诗词作品进行编创活动[2]。在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开展“情景剧编创”实践,围绕作品情境、故事背景进行古诗词创作,将古诗词转化为情境故事,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分享。教师以“场景描述”“与友相遇”“情感寄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结合古诗词内容开展口语交际,讲述古诗词中所包含的背景故事。鉴赏作品中的文化与情感,依靠古诗词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有助于小学生生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四)绘画与古诗词联动,传承优秀文化

在文化自信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古诗词的表达方法、情感内涵与画面构成展开学习活动,在教学工作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探究热情[3]。将主题绘画活动与古诗词教学任务结合起来,学生将生成良好的文化探究意识,在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积极发展自身的语文创造力。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多元化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对跨学科教学理念与主题活动进行综合应用,从“读、画、演、编、唱”多方面进行多元化的古诗词教学,为小学生提供自主探究、鉴赏、呈现、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提高其联想想象、辩证批判等思维能力,丰富审美经验,涵养高雅情趣。

参考文献

[1]林雪亮.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语文新读写,2023,(23):105-107.

[2]张佳冉.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作家天地,2023,(33):143-145.

[3]刘琳.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22):30-32.

课题主持人:梁晓丹

课题名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多元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编号:2023ZHGHKT059

课题类别:2023年度珠海市规划课题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