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
摘要:人工智能的融入为思政课程的精准教学提供了强大支持,这已成为提升和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品质与效率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技术依据、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进行探讨,以便最大限度提升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水平。
关键词:人工智能 高职思政课 实践路径
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极大提高其精准化水平”[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的改革,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和服务平台”[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这对新时代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是我国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实施改革的必然趋势。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和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内在关联,分析人工智能融入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本文提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实践路径,旨在提升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实施水平。
一、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技术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变得日益广泛。目前,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但其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精准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数字化提供高职思政课资源供给。高职思政课教学仅以教材作为师生教与学的素材,教师在有限时空对理论知识的解读,是无法让学生达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标的。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应用,为师生提供一个实时更新、基数不断扩大的智能化的思政课教学数据库。从而,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高职思政课资源库,对教材体系重构和教学资源加工,不断完善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设计。此外,学生可以借助高职思政课资源库的案例、视频、线上研讨等学习资料,辅助他们对教材理论知识自行构建知识图谱和进行较好的理解掌握。
2.以算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高职思政课的精准教学,必须兼顾高职学生群体的特定属性与时代特色,同时也要重视他们各自的差异性和成长需求。在人工智能算法运作下,对思政课教与学过程进行“数字画像”和动态监测,分析学生的知识需求类型、情绪态度变化和注意力集中时段等,从而依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来精准推送相关的学习内容。例如,对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不够深入的学生,系统会智能推荐相关的论文、视频课程和在线讨论,帮助他们加深理解。这样,时时进行教与学的调适,最大可能实现教与学的匹配度,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精准“滴灌”。
3.以场景技术促进教育叙事转向。传统的高职思政课程采用的平面叙事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当前高职思政课的精准教学需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和MR(混合现实)技术,创建一个能全感官交互的模拟课堂。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历史事件的重演、社会问题的探讨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思政课程的内容。例如,在探讨环境保护问题时,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增强环保意识。这种教学方式实现了理论叙事和虚拟场景深度融合的可视化,丰富了高职思政课教学方式,增强理论叙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以算力构建教学反馈测评体系。人工智能的卓越计算能力构成了分析和处理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数据的基础,并为其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一方面,人工智能系统通过自动分析学生在线测试、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数据,为教师提供一份从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等诸多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报告。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系统还通过分析教学活动中教师教态、语音语调、情绪等教学表现图谱,分析思政课教师自身教学状态并促使其不断调整,有利于达成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通过以大数据、大算法、强算力为主要特征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挖掘和多元分析,能促进思政课教学效果反馈评价体系完善。
二、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现实困境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有时也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因此,人工智能在提升高职思政课程精准教学方面,既是一种有力的工具,也存在潜在的风险。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人工智能的引入被认为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然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尚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1.人工智能融入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平台供需错位。高职思政课的核心在于阐述道理,它作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一个符合职业教育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且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具备的智慧思政课教学平台。据笔者所了解,目前国内已初步形成的人工智能思政课教学平台体系,大多数是侧重于以理论讲授为主服务本科生的,而高职院校参与策划和建设的个性化人工智能思政课教学平台寥寥无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此外,有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过于追求短期的教学效果,却削弱了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厚度和深度。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而设计过于娱乐化的教学内容,使得有些自建的高职思政课智慧课堂出现泛娱乐化倾向,理论教育性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导致高职思政课教学平台出现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2.人工智能融入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设计不尽合理。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涉及学生情感体验、价值观念的形成、道德行为的培养,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不仅需要进行知识传授,更需要情感交流和价值引导。据笔者观察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课堂发现:一是因为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往往被预设的程序所控制,教师个性化教学受到限制,学生的参与度也较低;二是一些高职思政课教师过分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工具进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情感激励;三是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方式只是将线下单一知识灌输模式,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而简单演变为线上单向知识灌输,未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高职思政课程精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尚缺乏系统性。部分教师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将其作为辅助工具,而没有将其融入到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
3.人工智能融入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效果还需提高。在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实现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大多数高职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导致“机器—学生”的这种缺少人文交流的智能育人模式 ,反而会导致他们对课堂内容学习的专注度呈降低趋势;二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要高职思政课教师具备数据分析、算法理解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操作技术,还需要他们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以便更好地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然而,目前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可能缺乏相关的技术背景和知识,也缺乏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教学能力培训。三是学生面对智能推送的学习资源,如何对良莠不齐的信息中辨别真伪,如何对庞杂的学习资源进行选择并进行有效学习,缺乏相应的针对性训练和正确引导。
4.人工智能融入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意识形态和伦理安全问题凸显。 人工智能融入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可能会造成意识形态风险和带来伦理安全问题。首先,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绝对不容忽视。在处理庞大数据时,人工智能系统会依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和浏览行为习惯,向其推荐平台上的各种课程、活动和培训。这种做法可能会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引入偏差。这不仅有可能使学生接触到错误的价值观和思想,还可能对他们的意识形态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确保人工智能在思政课程教学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伦理安全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涉及学生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以及算法透明度等多个方面。例如,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收集并分析学生的个人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滥用或泄露,将对学生隐私构成严重威胁。此外,算法的不透明性,也可能引发学生对教学结果的质疑,从而影响教学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三、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实现路径
针对上述现实困境,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中的潜力,极大地提升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探讨和明确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具体实现路径。
1.建立人工智能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机制。这要求高职思政课在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人工智能的特点和优势。例如,可以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思政课程教材,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政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探索更多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方法,如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课堂互动、通过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进行课堂讨论等,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2.完善人工智能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评估反馈机制。通过定期评估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这包括对人工智能系统的性能、学效果以及可能产生的伦理风险进行定期评估,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同时,鼓励学生、教师提供人工智能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的反馈,便于更全面地了解人工智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为其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持。确保人工智能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健全人工智能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数据保护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明确数据的使用范围和权限,加强对数据的安全监控和防护,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在搜集、分析及应用学生学习数据时,必须恪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学生的个人隐私及数据安全。加强与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沟通,提高数据保护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信任感。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数据审计和监管,确保数据的合法合规使用。
4.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人工智能的操作和应用要求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定期为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这包括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教学平台、如何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如何设计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活动等,从而提升他们的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同时,搭建思政课教师交流平台,鼓励他们分享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经验或心得,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还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
结语
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范围也将持续扩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仍需谨慎对待。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坚守教育的本质和初心,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符合教育的规律和要求。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合法合规性和安全性。综上所述,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将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可能性。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技术进步、政策支持、教师培训、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只有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高职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才能为高职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世明,李莎莎,程学军.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9):163-168.
[2]李赛红,李立坚.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精准化的实践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0):64-66.
[3]林春.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精准化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高校后勤研究,2023,(07):61-63.
[4]王健崭.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生成、风险及对策[J].江苏高教,2023,(09):114-120.
[5]操菊华.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精准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图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04):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