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社交媒体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与制定引导策略的探索

吕美琪 陈语姗
  
电子企业
2024年53期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0

摘要:目的 研究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分析社交媒体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为大学生群体制定合理的引导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整层抽样法,从2024年4月23日至2024年5月5日开展本次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社交媒体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共收到有效问卷395份。结果 多数大学生(约28.74%使用频率较高,28.45%使用频率非常高)会频繁使用朋友圈来分享生活动态和与家人朋友沟通,而大学生使用QQ动态的频率较低,有33.72%的学生不使用,22.58%的学生比较少使用。抖音等直播平台在大学生中较为流行,约27.27%的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而31.96%的大学生使用频率非常高。论坛与微博的使用频率整体偏低(约80.94%的学生不使用论坛,59.24%的学生不使用微博)。结论 大多数认为社交媒体有助于获得时事知识,树立正确意识,便于获取信息寻找工作,多数对其持有肯定态度。该结果与朱霞[1]等研究一致。

关键词:社交媒体,大学生,学习动机,引导策略

一、引言

2024年3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较2022年12月新增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在线社交媒体的多样化,一方面,社交媒体整合了多平台的优势,融合多种形式,突破了地域的壁垒和时间的限制,为用户进行精准推送。另一方面,00后的大学生个性更强,猎奇求新,渴望表达自我,社交媒体的兴起顺应并延展了这种需求[2]。但同时也导致了诸多负面问题。其中,学习拖延成为在校大学生的普遍行为表现之一[3]。因此,在教育数字化逐步实现的背景下,系统研究社交媒体与大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影响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社交媒体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的调查

2.1研究思路和方法

基于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正反论证法及总结分析已有文献资料分析社交媒体对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正负面影响,最终探索制定引导策略。

本文选取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在校学生为调研对象,研究数据通过调查问卷获得,通过问卷星共发放问卷395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问卷有效率98.73%。

2.2研究结果(高校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现状分析)

综上对395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会频繁使用朋友圈来分享和沟通。相对而言,大学生使用QQ动态的频率较低,抖音等直播平台在大学生中较为流行。论坛与微博的使用频率整体偏低。总体来说,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朋友圈和直播平台等社交媒体,这些平台提供了更丰富的娱乐和社交功能,更符合年轻人的需求。

三、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分析

3.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特征

学习动机是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根据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积极性,甚至导致退学等无法挽救的后果。结合龚晓晓[4]等研究,整理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学习动机趋向功利化,学习动机持续性不足,学习动机缺乏自主性。

3.2社交媒体对学习动机的有利影响

3.2.1社交媒体创设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

社交媒体构建了一个技术驱动、资源丰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促进了自我导向学习和技能提升。社交媒体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学习者之间的资源共享,有助于唤醒个体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增进其知识积累,发展其才能以应对变化的环境。[5]

3.2.2社交媒体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

社交媒体让学生能以自己的节奏和风格学习,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许多专业人士和行业精英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关注这些人士,学生可以获取到各种主题和领域的信息,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创新和创业提供了可能。

3.3社交媒体对学习动机的不利影响

3.3.1同质化的社交媒体词库会限制学生的思考

纵观当下,太多同质化和重复的信息占据了网络媒体,那些企图减少理解成本,日渐代词化的用语,实际上是在重塑和简化我们的思维,减少人的深度思考。大学生的思维广袤,只要给他配备更好的语言工具,就会走得更深远。

3.3.2“奶头乐”下的即时满足使学生沉溺

奶头乐理论由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旨在通过生产大量能带来短暂满足感的产品——奶头乐,来安抚80%的普通阶层民众,缓解阶级冲突和矛盾。社交媒体平台利用算法推送吸引学生的内容,提供即时反馈和满足感,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导致学生依赖社交媒体。

3.3.3影响个人身体健康,产生“动机落差”

研究指出,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者长时间沉浸在短视频中,尤其睡前观看短视频使得大脑接受持续的刺激,让本该进入休息状态的大脑反复地活动,在夜间引起认知唤醒,从而降低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白天的学习、工作,改变了生活方式,增加了生活压力[6]。

四、制定合理的引导策略

社交媒体的普及引发了教育领域的变革,也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契机。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心理辅导。

首先应引导大学生克服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交媒体使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调查得知,使用频率与成瘾具有一定的关系,社交媒体使用频率高的学生更容易成瘾。高校课堂可以通过学习活动设计等方法缓解。

其次,高校还应通过社团活动创新,增加学生参与课内外和校内外活动的机会,减少对社交媒体的依赖,保证学习任务目标的完成,减少学习拖延行为。

第三,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也要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监测,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动态帮扶。

五、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研究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与引导策略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应对各类挑战等。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推进教育数字化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先手棋。

2. 社交媒体作为信息时代的关键部分,其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教育现代化、智能化和便捷化,帮助学生认识社交媒体在学习中的作用和限制,提高学习效率。

3. 教育数字化对教育公平有积极影响,网络教育普及使资源分配更公平,更多学生受益。面对网络学习挑战,利用社交媒体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大学生应对挑战,提升学习效果。

4. 研究社交媒体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可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改进教学策略的依据,帮助制定更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霞, 滕玮, 陆鑫等.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2, 第26卷(3):56-58.

[2][7] 吴浩.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与学习拖延行为研究[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 第25卷(5):96-100.

[3]FERRARI J R.Procrastination and attention:Factor analysis of attention deficit,boredomness,intelligence,self-esteem,and task delay frequencies[J].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Personality,2000,15(5):185-196.

[4]龚晓晓.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培养路径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3, (8):17-19.

[5]陈雪儿, 杨登伟. 社交媒体时代的终身学习:自我决定学习论的视角[J]. 终身教育研究, 2022, 第33卷(5):58-64.

[6]汝涛涛,罗雪,等.电子媒体使用对睡眠的影响,机制及其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18,27(1):70-8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