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海南自贸港建设大背景下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效果提升研究

康晓
  
电子企业
2025年3期
北京邮电大学 572400

摘要: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何通过“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提供了独特的政策优势、产业场景和国际化教育资源。本文通过分析海南自贸港背景下“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三大提升路径:一是依托自贸港重点园区打造实践育人“大课堂”,二是整合政校企资源搭建实践育人“大平台”,三是以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为载体探索实践育人制度体系集成创新。旨在为服务“五互一共”教育理念、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实践方案。

关键词:实践育人;海南自贸港;思政

一、引言

海南自贸港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承担着制度创新、高水平开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使命。在此背景下,“大思政课”实践育人需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将自贸港建设的生动实践转化为育人资源。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大共享、小学院”办学模式,为实践育人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创新场景。本文将结合海南特色,探索“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提质路径。

二、“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现状与成效

1. 政策驱动下的资源整合

近年来,海南省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2024 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海南省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提出“七大行动”,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海南省教育厅联合重点园区开发“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品牌,例如儋州洋浦经济开发区组织学生研学,通过实地考察企业生产与自贸港政策实践,增强学生对国家战略的认同感。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以“一基三柱双驱式”模式,将自贸港涉外服务需求融入外语课程思政,培养具备国际传播能力的人才。

2. 实践场景的多元化拓展

三亚学院跨学科团队在海南三角梅科博园设计“手绘地图”研学路线,将生态保护与思政教育结合,实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微党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数字化手段传播自贸港发展成就。海南大学与重点园区合作开设“自贸港政策与实践”课程,邀请企业高管、政策制定者参与教学,增强教学实效性。

3. 国际化教育创新试点

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通过中西互鉴、文理互通、学科互融、学分互认、课程互选、管理共商的“五互一共”理念,推动中外高校课程共享与思政实践融合,为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思政育人提供试验田。

二、当前“大思政课”实践育人面临的挑战

1. 资源协同不足

区域联盟间联动机制不完善,部分园区实践教学存在“碎片化”现象。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聚集了多数优质实践基地,而儋州、琼海等地的基层学校仍面临资源匮乏问题,导致区域间育人效果差异显著。

2. 师资能力短板

思政教师对自贸港政策理解深度不足,国际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部分课程仍停留在政策解读层面,缺乏对自贸港制度创新、风险防控等复杂议题的深入探讨。例如,跨境数据流动、金融开放等前沿领域尚未形成系统化教学案例。

3. 评价体系滞后

现行评价偏重理论考核,缺乏对实践育人成效的动态跟踪与量化指标,对实如社会调研报告、创新项目等实践成果的量化标准尚未完善,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升“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效果的路径

1. 建设海南自贸港实践育人“大课堂”

一是聚焦重点园区场景化教学,将聚焦南繁育种和深海科技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聚焦医疗开放政策的博鳌乐城医疗先行区等海南自贸港建设重点园区列为实践基地,开发“自贸港产业链 + 思政案例库”。二是深化“红绿蓝”德育体系,将琼崖革命遗址等红色教育、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绿色生态、三沙市实践等蓝色海洋相关元素多维度融入实践课程设计。三是将海南全岛作为实践育人“大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建立完善实践育人“大课堂”课程清单。

2. 搭建海南自贸港实践育人“大平台”

结合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大共享小学院”及“五互一共”的创新理念,聚集园区内入驻高校行业背景及资源优势,引进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阿里巴巴、华为等优质企业资源,发挥“大师资”力量,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实践育人导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形成园区、高校、企业共建共享的实践育人“大平台”。

3. 探索国际教育背景下实践育人“新模式”

依托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五互一共”创新模式,在实践育人领域率先探索学分互认机制,打破高校之间课程壁垒,建立实践学分银行,开设实践共享课程,设计“中外学生混班实践项目”等,以组织国际学生参与自贸港乡村调研等方式促进跨文化理解与国情教育融合。探索多领域实践育人制度体系创新模式。

四、结论与展望

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方向,通过建设实践育人“大课堂”、搭建实践育人“大平台”、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不断深化实践育人改革、整合实践资源、创新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提升育人效果,培养出既懂“国之大者”、又具“自贸港本领”的时代新人。未来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政策、资源、评价体系的深度协同,构建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自贸港实践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 海南省教育厅 . 当思政课遇上海南自贸港 [N]. 中国教育报 ,2024-03-12(03).

[2] 中共海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 海南召开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 [EB/0L]. 海南省教育厅官网 ,2024-05-06.

[3] 郭刚 . 实践育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索——评《新时代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路径》[J]. 中国高校科技 ,2022(11):101.

[4] 张凤 .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创新研究 [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42(15):246.

[5] 李海娟 . 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路径探析 [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08):108-111.

[6] 李德丽 , 于兴业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1 (01):152-155.

作者简介:康晓 1991 年 10 月 8 日 男 辽宁凌海 满族 硕士研究生 玛丽女王海南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 研究方向: 党建思政

2024 年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资助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