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

蒋敬
  
电子企业
2025年3期
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 云南 昆明 650500

高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是文化育人的重要场所,2021 年,申报学校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获批命名并授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按照国家和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的各项指标为要求,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2021 年至今,图书馆结合边疆地区理工科院校多民族学生特色,在《文献检索》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党的领导,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这一意识的强化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通过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等方式,可以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让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严格资源建设,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质量。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穿图书馆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依托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图书馆的丰富的馆藏资源,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教育基地文献室,为全校师生提供实地学习、体验和感悟的机会。依靠党建书屋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丰富教育活动,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效果。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学校理工科院校的特点,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文献检索、展览展示、学术讲座等多元化活动中。

二、具体措施

(一)丰富活动内容。

通过举办云岭先锋党建书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献展、“守赤心,传文脉”爱国教育“牵手”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展、“宋画全集展”、“历史老建筑展”、“昆工追梦人”院士展、“昆工追梦人二”科研成果展、博见讲坛人文素质系列讲座、徐建德艺术空间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师生广泛参与,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并逐步引导大学生入脑入心并从思想根本上认同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优化教育资源。

在校党委和统战部的领导和支持下,经馆委会讨论,在图书馆八楼党建书屋内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文献室”,精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图书文献5000 余册,为学校各党支部师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和学习资源。

(三)拓展教育渠道。

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通过专题讲座、幼儿园、中小学来图书馆研学、培养各少数民族讲解员等多种形式,深化学生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解。

(四)加强师资培训。

成立意识形态专项小组,由馆长任组长,对全馆的中外文期刊及师生所使用的教材、图书资料、电子图书进行意识形态专项排查,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党的民族政策要求。

(五)广泛展示宣传。

与传统节假日相结合,利用图书馆党建书屋主题党日活动、图书馆电子屏以及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宣传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学、书法、绘画作品等。

三、工作成效

自 2021 年获批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以来,成果显著,具体如下: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文献室共接待师生学习及支部活动240 余场近 6000 余人次 ;“昆工追梦人”——戴永年展暨院士长廊共接待社会团体及校内各部门有组织的参观活动60 余场30000 余人次,校内读者自行参观人数近3 万人次;

(二)博见讲坛举办了“世代传承学国学,与时俱进用国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观念”、“风情一万种——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主体建构与身份认同”“以工匠精神引领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等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及民族团结方面的讲座10 余场;

(三)文化育人艺术空间徐建德艺术展,自 2023 年4 月展出至今,共接待团体参观30 余场 1867 人次;举办“山墨水韵 ”非遗传承扎染作品展1 次;

(四)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开设的《科技文献检索 ( 理工 )》、《科技文献检索 ( 社科 )》、《信息检索与利用》三门课程,指定教材为:吉家凡,王小会主编 .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M]. 978-7-04-049178-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9;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开设的《科技文献检索 ( 医学 )》指定教材为:周毅华 . 医学信息资源检索教程[M].978-7-305-16242-8.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医学信息资源检索教程》两本教材皆按照相关规定,由“图书馆教材内容意识形态专项排查工作小组”进行过审核,未出现与宗教相关或不适宜学生学习的内容;

(五) 2023 年 11 月 23 日,为切实推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地融入基地实践中图书馆呈贡校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献展开展,图书馆精心选出 711 种1200 余册(其中新书 203 种 338 册)图书,这些图书涵盖中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文学、人物传记、民间习俗等各个方面,收录了各项思想研究著作,多维度、多视觉展示了中华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民族风貌和时代进步。除了最新的图书文献外,本次展览还征集了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视觉传达 2022 级 2 班部分同学的优秀作品,以理工大学为起点,围绕丰富的民族文化、令人惊叹的动植物资源、多样美味的菜品佳肴进行展开,通过纸与笔的媒介将多元化、多层次的特色展示出来,表达同学们对学校,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及大自然的热忱与敬意。通过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更加牢固,师生认同感增强。

四、亮点特色

(一)通过举办云岭先锋党建书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文献室的支部活动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献展等活动,将党建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结合,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究。

(二)通过策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献展览、宋画全集展、敦煌文献展等主题活动,让师生亲自体验琴棋书画及汉服的魅力,沉浸式体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三)充分发挥理工科特色,图书馆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文献检索、艺术展览等跨学科活动相结合,丰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的形式与效果。

今后,图书馆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展开专题调研,强化智库建设,丰富活动形式,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引领者。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