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学生军训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张铁城
  
医学前沿
2023年16期
湖北警官学院 湖北武汉 430034

军训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很重要,能够强化体质、培养耐力,还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纪律观念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军训强度大加上大学生预防保健意识不强,使军训大学生面临各种常见疾病的困扰。常见疾病不仅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针对我校新生军训情况,对军训期间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进行了综合总结。

我校新生军训的常见疾病有中暑、急性肠胃炎、感冒、晒伤、痱子、肌肉酸疼、脚底起泡等,对这些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做以下总结:

一、中暑

1.临床表现: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新大学生由于缺乏适应能力,容易出现中暑症状。轻度中暑症状包括面色潮红、肌肉痉挛、恶心、头晕和四肢无力,严重者可能出现肌肉抽搐甚至昏迷。

2.预防措施:坚持适量而频繁地饮水,每日摄入足够的饮用水;保持适当的休息和作息时间,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调节;饮食要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果;提前准备防暑药物,并遵循医嘱正确使用,如服用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

3.中暑后的处理:一旦发现中暑症状,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立即将中暑学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松开衣物,保持舒适的环境。给患者喝凉水,可以搭配盐水或含盐饮料以恢复电解质平衡。用湿毛巾或冷水冲洗患者的额头、颈部和腋下等部位,帮助散热。尽快将中暑学生送往医院,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

二、急性肠胃炎

1.临床表现:急性肠胃炎是军训期间常见的胃肠道急性炎症。它通常由于食用生冷食物、冰镇饮料、某些药物以及摄入含有细菌的食物而引起。其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感、恶心、呕吐以及阵发性腹痛,呕吐和排便后症状可能减轻,腹部上下部位可能出现压痛。

2.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急性肠胃炎的发生,以下预防措施需被采取:禁止暴饮暴食和大量饮用冰镇饮料。注重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勤洗手。避免食用生冷、不洁的食物,生吃水果时应充分清洗。在患病期间,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3.治疗方法:针对急性肠胃炎的不同症状,可采取以下治疗措施:轻度腹痛和呕吐可口服阿托品等药物进行缓解。对于腹泻症状,可以口服诺氟沙星、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轻度脱水情况,可口服饮用水进行补水,而对于严重脱水症状,则需要就医接受治疗。

三、感冒

1.临床表现:由于高温高强度的训练,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机体功能下降的情况。在训练结束后,一些学生可能因使用凉水洗澡、穿戴汗湿的衣物并开启空调等原因,出现头痛、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和全身乏力等感冒的症状。

2.预防和治疗: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敦促他们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并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使用空调。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降低感冒的风险。

3.治疗:针对轻度症状,可以口服感冒药进行治疗。对于有发热症状的感冒患者,应增加休息时间。针对相关症状,可以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治疗感染的同时,也要同时处理发热症状。对于病情较重的学生,应及时送往医院接受全面治疗。

四、晒伤

1.临床表现: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学生长时间暴露在强烈阳光下,导致皮肤晒伤。晒伤后,皮肤在肩膀、手臂等部位出现广泛的红斑或水疱,伴有剧痛。有时还可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等,伴有瘙痒症状。

2.预防措施: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尽量避免在紫外线强烈的时段进行军事训练。学生在进行军事训练前,建议涂抹防晒霜或防晒喷雾等防晒用品,以降低皮肤晒伤的风险。

3.处理方法:对于出现皮肤晒伤的学生,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处,避免进一步暴晒。在早期晒伤阶段,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或冷水浸泡,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在晒伤的皮肤表面涂抹适量的炉甘石洗剂,以缓解瘙痒、消炎和促进愈合。叮嘱学生增加水分摄入,鼓励多喝水,并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以帮助皮肤修复。

五、痱子

1.临床表现: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由于过多出汗,汗液难以蒸发,导致汗腺导管口阻塞。随着汗腺导管内汗液潴留和内压增高,导致汗腺导管破裂,使汗液外溢并刺激周围组织,形成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伴有明显的刺痒感。

2.预防措施:保持通风、凉爽的环境,减少出汗量并促进汗液的蒸发。选择宽大透气的衣物,有助于汗液的蒸发。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干毛巾擦拭汗液,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3.治疗方法:在明显瘙痒时,口服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症状。如果发生脓痱感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另外,可使用清凉粉剂,如痱子粉进行外用,或使用清凉止痒洗剂,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进行清洁。

六、肌肉酸痛

1.临床表现:肌肉酸痛是在机体进行大运动量活动后,尤其是开始一项新运动、改变运动项目或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后,出现的肌肉收缩力量减小、同时伴有触痛感的现象。

2.预防措施:在训练过程中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运动。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

3.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身体练习法:在高强度训练后,进行一些放松的身体动作练习,帮助缓解疲劳;热疗法:将湿热毛巾置于酸痛的肌肉部位,每次敷15分钟以上,每天2~3次;冷疗法:可以采用冷敷、冰水按摩等方法,降低组织温度,减少肿胀,收缩血管,达到止痛效果;按摩疗法:采用揉捏手法,在酸痛部位进行按摩,可缓解肌肉酸痛。(2)药物治疗。口服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消炎药物,可缓解炎症反应。

七、脚底起泡

1.临床表现:鞋子不合适、训练强度大或者技巧不熟练等情况下导致脚底长出水泡。

2.预防措施:在进行军训训练时,选择合适的鞋垫、注意脚部卫生和保护,避免长时间摩擦和压力,可减少脚底起泡的风险。

3.处理方法:(1)消毒。使用酒精或活力碘对水泡及周围皮肤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感染;(2)排液。使用消毒针头,轻轻在水泡处扎两个小孔,其中一个孔的存在可确保水泡液体完全排出。然后轻柔地将水泡内的液体挤出;(3)溃疡面处理。如果溃疡面较小,可以让其自然愈合。如果溃疡面较大,建议使用纱布进行包扎,以保护受伤部位,并减少外界刺激和细菌感染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若脚底起泡且伴有严重感染、渗液、红肿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高校医务工作人员以“预防”为核心原则,开展军训常见疾病防治工作,通过校园网络、学校微信公众号、宣传册、卫生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工作,提高学生的健康保健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在军训过程中,对于生病的学生,医务工作人员根据病情酌情给予病假条,暂停他们的军训活动,以便他们及时接受治疗和休养。同时,对于那些坚持带病参加军训的学生,医务工作人员与教官和辅导员进行沟通,建议适量减少军训训练的强度,以减轻他们的身体负担,确保他们能够安全参与军训活动。通过教官、辅导员和医务工作者的协同合作,使得学生的健康得到更加全面的关注。科学组织军训和细致的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显著降低了军训期间常见疾病的发生率,保障了学生在军训中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