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毛芳芳
  
教育实践
2022年33期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创新能力培育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保障。本文首先探究了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具体方向,继而重点研究具体的对策,结论认为:高校必须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强化、学科实践技能的培育、综合社交品德的引导,从而突出就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就业综合胜任力、改善就业沟通亲和力,这是强化大学生基于竞争力的主要方向;在执行策略上,高校要优化学科课程教学、完善社会实践培育、强化教辅培育工作,使得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教辅队伍教导三者的工作行程合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策略研究

一、前言

创新能力培育是高校人才培育的重要目标。通过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高校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当前,我国经济步入转型期,经济结构升级、增速换挡、驱动转换,市场就业环境逐步复杂化,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确保大学生就业率的稳步提升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绕不开的重要课题。本文聚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以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力争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水平的提升建言献策。

二、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具体方向

(一)学科专业知识的强化,突出就业核心竞争力

学科专业知识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要素,因此大学生要强化就业竞争力,首要做的就是要强化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育。当前,大学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育存在滞后性、理论化、形式化三个弊端。因此,在强化学生专业水平方面,高校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对教学素材的完善、对教学评估的改革,要真正从学科核心素养维度来培育大学生的学科能力。

(二)学科实践技能的培育,增强就业综合胜任力

学科实践技能是学科专业水平实际应用能力的外在表达,是用人岗位评估求职者是否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大学生要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学科实践技能的训练,这就要求对当前高校的人才培育体系进行革新,要突出实践内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嵌入。同时,高校要高度注重与外部企业的合作,引导学生更早的接触专业实践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综合社交品德的引导,改善就业沟通亲和力

社交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技能,这既包括沟通表达,也包括道德素质、行为品格、价值观念。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可以真正的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当前大学生在社交道德素养方面的培育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要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必须高度注重大学生社交道德的引导。

三、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执行策略研究

(一)优化学科课程教学,要突出前沿学科知识的教学

优化学科课程教学,要突出前沿学科知识的教学,这是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首要策略。第一,强化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细化教师教学的评价,要从课前备课、课中演绎、课后考评三个维度开展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培育,使得学科教学内容更加务实、更加创新,要聚焦前沿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第二,要改革目前学生的学科考核机制,不采取单一的纸面理论考试作为唯一形式,结合学科特征,可以开展能体系创新能力的实践性考核方式,突出学生对核心专业知识的把我。

(二)完善社会实践培育,要配置常态化的实践类教学

完善社会实践培育,要配置常态化的实践类教学,这是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策略。首先,高校要增加具有学科研究和专业知识教学的实践活动,让高校的社会实践更加具有教学价值和专业能力培育作业,不能将社会实践演化为普通的社会交流。其次,要积极的引入企业来协同教学,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也要强化对企业引入的遴选,避免一些只为获得免费劳动力的低技术含量企业进入学校,要积极引入研究能力强、业务前景好、品行规范的优质企业,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贡献积极力量。

(三)强化教辅培育工作,要发挥辅导员的关键性作用

强化教辅培育工作,要发挥辅导员的关键性作用,这是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补充策略。教辅队伍在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辅导员队伍。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关键岗位,必须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实践活动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辅导员工作的优化:第一,完善辅导员引入机制,既不能唯学历论,也不能完全放低要求,要以服务学生的意愿与能力作为核心遴选标准;第二,要强化辅导员的工作培训,给予其提升自身全方位能力的机会和平台;第三,要注重对辅导员业务能力的科学、全面、高效的评价,要对其付出给予应用的支持和肯定,为辅导员的发展制定科学的职业发展路径,调动其积极性。

四、研究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最为关键的使命与责任,也是我国创新能力培育成果的重要体现。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能力的内涵更为丰富,既包括学科研究的水平,也包括整合研究资源的能力。因此,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微观环境下,大学生必须强化自身的专业竞争力、实践胜任力、沟通亲和力才可以真正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相对于的,高校的人才培育策略也要因材施教、因时施策,要优化学科课程教学、完善社会实践培育、强化教辅培育工作,突出前沿学科知识的教学、配置常态化的实践类教学、发挥辅导员的关键性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柯,陈丽宇.提升大学生职业形象继而增强就业竞争力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22,20(05):217-219.

[2]王敏,兰丽娟.岗位胜任力模型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西部皮革,2016,38(04):191.

[3]邓润生.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策略研究——评《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教育评论,2016(07):167.

[4]魏瑶瑶,胡玲,罗文春.农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以陕西省属高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0(14):65-67.

作者简介:

毛芳芳(1989-),女,汉族,河南濮阳人,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本科,研究方向:工商行政管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