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互联网+科普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 探索以互联网为载体、科普为形式护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9月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符合标准的CHF 患者 130例。以抛硬币法随机抽样的原则,以一病区为干预组65例,二病区为对照组65例。干预组实施基于互联网+科普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出院后第 30 天、90 天、180 天进行电话随访,观察干预后心衰知识问卷、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和再入院率的情况。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心衰知识问卷、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高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科普的健康教育方案可有效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
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是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其中 35~74 岁成年人发病率为0.9%,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预后差的特点[1-2]。研究发现[3-4]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易造成症状反复发作、病情恶化、危及生命。因此,2020年欧洲心血管学会指出,自我护理对心力衰竭(HF)患者至关重要,改善自我管理是全球多学科HF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5]。目前,科普热度持续上升,民众对健康知识的获取不再单一,“互联网+”的时代持续跟进[6],让科普不再局限化。本研究借助互联网工具,把心力衰竭的健康管理知识以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的普及给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医学知识不再晦涩难懂,易于接受,也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一种新方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9月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符合标准的CHF 患者 130例。以抛硬币法随机抽样的原则,以一病区为干预组65例,二病区为对照组65例。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入选标准: (1)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诊断标准[1],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大于3个月;(2) NYHA心功能Ⅱ~Ⅲ级;(3)年龄≥18 岁; 语言表达能力正常,能够完成本次问卷调查者;(4)愿意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心脏移植术后、精神类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健康知识教育,病情平稳后开始由主管护士进行饮食指导、药物指导、活动与休息、出院宣教等,并于出院后第 30 天、90 天、180 天进行电话随访。
1.2.2干预组
(1)成立干预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由心血管内科 1 名临床医学专家、1 名临床护理专家、2 名临床工作 10 年以上主管护师、康复师与药剂师各 1 名和 2 名研究人员组成,共同制定健康教育方案。
(2)建立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和ESC欧洲心衰管理指南并结合前期质性调查个研究结果,制定了慢性心衰患者的科普健康教育内容,分4篇教育模块,见表1。
(3)健康教育的实施
培训统一讲解话语和讲解内容,由责任护士一对一进行讲解,每次需完成 1 个管理模块,教育时间控制在20 min 以内,教育内容在 1 周内完成。出院后第 30 天、90 天、180 天进行电话随访及院外指导。
1.3质量控制
统一集中培训调查人员和数据录入人员。填写问卷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言和沟通语言,问卷完成后及时查漏补缺,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制。
1.4评价指标
1.4.1亚特兰大心衰知识问卷(Atlanta Heart Failure Knowledge Test-V2,AHFKT-V2)
AHFKT-V2 由Reilly[7]等编制,我国学者钱海兰[8]编译,共30个条目。每个条目答对计1分,答错计0分,总分0~30分,得分越高代表心衰知识水平越高。其中,<18 分提示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水平较低,18~24分为中等水平,>24 分为高水平,内容效度为 0.92,重测信度为 0.86,Cronbach’s α 系数为 0.7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心力衰竭知识得分率=问卷实际得分/30×100%,得分率越高提示患者对心力衰竭知识掌握得越好。
1.4.2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the Self-Care of Heart Failure Index,SCHFI)
SCHFI 由 Riegel等[9]编制、郭金玉等[10]汉化,用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包括3个子量表,共22个条目。问卷满分 88 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护理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36,内部一致性良好。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对比
随访过程中,失访8例,失访原因为拒绝电话随访,最终干预组60例,对照组62例。两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及病程等一般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衰知识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的心衰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通过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我护理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通过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4。
3.讨论
3.1CHF患者对心衰知识掌握程度差,亟需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
本研究发现,两组CHF患者的心衰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分别是41.09±3.24、40.21±2.43,低于覃艳[11]的研究,前期质性[12]研究也发现大部分患者对心力衰竭的知识了解局限,只停留在对疾病的症状的基本认识,在饮食、运动、自我监测等方面不清楚如何管理,以至于对心衰总体知识的了解不清楚。通过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知识水平都有在提升,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我们的干预措施有效。分析原因,对患者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干预,患者是掌握部分的知识,且达到了及格水平。
3.2以互联网+科普教育为载体,提高CHF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有提升,但是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某某[13]的研究一致。前期质性研究[12],对健康知识需求量大,但获取途径单一,且内容分散,不集中。本次我们做成科普性质的健康教育内容,让大众易于理解,分阶段一步一步给患者讲解细致,图文并茂,利于理解,且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可以永久保存,随时翻看。并做好定期随访,提醒患者定期监测和用药。
4小结
心力衰竭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预后很大程度受到其自我管理能力影响[14]。本研究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加上以科普的形式宣传CHF健康教育的知识,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健康教育,了解相关疾病知识,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延缓和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本研究由于仅调查1 所三级甲等医院,随访时间仅为6个月,可能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局限性。今后可开展较长随访时间的多中心研究,为完善“互联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
[2]车兆梅,鞠欣达.结构化健康教育在CHF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3(05):650-653.
[3]黄兰青,邱小芩,黄彩献等.移动健康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容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3,38(16):111-114.
[4]杨九飞. 基于自我管理清单的延续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22.
[5]Jaarsma T, Hill L, Bayes-Genis A, et al. Self-care of heart failure patients: practical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Cardiology. Eur J Heart Fail. 2021;23(1):157-174.
[6]龚晨,张贤,林颖等.“互联网+”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上海护理,2022,22(02):1-5.
[7]Reilly CM, Higgins M, Smith A, et al. Development, psychometric testing, and revision of the Atlanta Heart Failure Knowledge Test. J Cardiovasc Nurs. 2009;24(6):500-509.
[8]钱海兰. 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家庭照顾者疾病管理及生活质量的调查[D].复旦大学,2015.
[9]Riegel B, Driscoll A, Suwanno J, et al. Heart failure self-care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J Card Fail. 2009;15(6):508-516.
[10]郭金玉,李峥,康晓凤.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测[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07):653-655.
[11]覃艳,粟少华,黄盛玲.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内科,2022,17(02):227-229.
[12]李淼,瞿广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疾病知识需求的质性探究[J].医药卫生,2023,06(01):11-14.
[13]曹春晓,柳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04):529-530.
[14]罗桢蓝,胡三莲,朱凌燕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07):880-886.
基金项目:2021年重医附二院护理骨干资助项目(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