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小衔接与家园合作的互融性实践探索

傅芳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3年23期
苏州高新区龙惠幼儿园 21516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们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的转折点。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社交群体,因此,如何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是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家园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

践。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幼小衔接与家园合作的互融共生。

关键词:幼小衔接;   家园合作;  互融性;  有效过渡

一、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幼小衔接阶段,家园合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首先,家园合作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协作,孩子们可以在情感上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安慰,从而更容易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同时,家园合作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还可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参与度。

(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通过家园合作,家长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从而提供更适宜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家园合作可以促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

增强幼儿园教学效果:家园合作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从而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

(3)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家园合作可以增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家园关系,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二、家园合作的现状分析

(1)家园合作不够深入:现阶段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很少深入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

环节之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家长的认识不到位,他们往往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的事,而很少意识到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和参与的重要性。

(2)家园合作时间受限:由于家长工作繁忙,他们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幼儿园家园合作。幼儿园的运营和家长工作时间一般是相同的,家长需要利用业余时间与幼儿园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时间上的限制和其他家庭任务的压力会使家长无法充足参与家园合作的活。

(3)家园合作形式单一:目前,家园合作的形式大多是以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为主,这些活动虽然可以增强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是往往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和交流。其次,家园合作的深度不够,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有些幼儿园和家庭虽然有合作,但是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和交流。

三、家园合作的影响

家园合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日常生活习惯、教育观念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1)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可以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也可以将幼儿在家庭中学到的技能和经验在幼儿园中展现出来,这对于幼儿全面的发展及身心的健康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只有家庭和幼儿园双方合作,才能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孩子心理健康是家园合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教师和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有助于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生活基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培养出孩子良好的情感和自信心。

(4)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家园合作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孩子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孩子,为孩子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案。

四、结论和建议

在家园合作中,教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应该传递正面、积极的信息,同时也要倾听家长的想法和意见。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共同商讨家园合作的具体措施和方案,从而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

总之,教师在家园合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关注合作活动形式和内容、发挥主导作用以及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方法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家园合作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机会。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和改进合作方式,以适应不同孩子和家庭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如何促进幼小衔接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J].当代家庭教育,2023(15):71-73.

[2]肖川,陈少阳.“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功能的视角转换与视域融合[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2(02):183-198.

[3]朱正娜.家园合作,有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家长,2022(27):48-5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