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背景下的幼儿深度学习实践研究

沈菲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4年42期
无锡市新吴区鸿运苑幼儿园 214145

【摘要】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内涵丰富,对幼儿教育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深度学习需要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才会发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发挥创造力,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基于幼儿的兴趣,以大班课程活动《小河冻住了》为例,围绕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从问题出发,通过倾听儿童、师幼互动、同伴合作、动手操作等实践研究,支持并促进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深度学习;实践研究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运用环境的影响,支持幼儿不断地创新和探究、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本文基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对如何在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进行了实践研究。

幼儿天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一天早晨,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发现校园里静静流淌的旱溪被冻住了,幼儿对冰冻的河面产生了兴趣,一场探究之旅就此开始。

一、倾听儿童,支持幼儿自主探索的想法

当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就要进一步解放孩子的头脑,倾听孩子的想法。教师在倾听中,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引导幼儿讨论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就感兴趣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了解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之后,教师只需要尊重他们的想法,提供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探索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案例一:冰冻的小河

在发现结冰的河面后,幼儿围绕“为什么小河会结冰?”展开了讨论。

笑笑:“老师,我的手冻住了,小河也冻住了,水都不流了。”

嘉嘉:“我知道,肯定是天气太冷了,水就结冰了。”

梓仪:“我拿到了一块冰,滑滑的、凉凉的,好漂亮啊。”

看到结冰的河面,孩子们都兴奋极了,他们有的用石头砸下去,也想去拿冰块玩,有的幼儿拿到了小冰块,相互分享着,似乎一点也不惧怕冰的寒冷,孩子们的快乐如此简单,等到了要回教室的时候,他们还是意犹未尽,纷纷说着等会儿还要来玩。在中午散步的时候,大家又一次来到了小河边,可是,他们发现被冻住的小河不见了,一张张小脸都是失落的样子,为什么冰会消失呢?

欣怡:“太阳出来了,是太阳公公把冰块融化了。”

雨凝:“冰块要一直在很冷的地方才不会融化。”

子毅:“早上冷,所以小河结冰了,我们等明天早上再去玩吧。”

可是,连续等了几天,孩子们都没看到被冻住的小河,大家失望极了,抓住这个契机,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冰的形成”调查活动,进一步探究冰的那些事。通过网络搜索、询问等方式,孩子们将自己的调查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了分享。

晨晨:“冰是水的固体状态,水一般在零度以下就会结冰。”

梓仪:“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

欣怡:“冰在零度以上会慢慢融化,变成水。”

从结冰的河面到融化的河水,孩子们对“小河冻住了”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调查,孩子们的认知不只是停留在“冰是凉凉的,滑滑的”这个层面上,而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将调查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表征符号进行记录,并将自己搜索到的内容与同伴分享,“凝固”“零度”“固态”这些抽象词汇在孩子心中留下了初步印象。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从发现“冰是什么样的”到寻找“冰是如何形成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层出不穷,而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中也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嘴,在提问的过程中,孩子们激活了已有经验,去假设验证,迁移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孩子们对“冰”的好奇心带领着他们对与之关联的“温度”开始了探索。

二、师幼互动,提升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

良好的师幼互动引导教师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在幼儿有需要时提供帮助,在幼儿自主学习时后退。在引导幼儿了解了冰与温度有关后,教师及时抛出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何来测量温度?”

案例二:认识天气预报

为了测量温度,孩子们关注起了身边可以使用的工具,如测温枪、温度计等,大家常见的测温工具似乎无法测出大自然的温度。恬恬分享了一个她的经验:“老师,平时爷爷奶奶会在电视上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上有温度。”

一个孩子的经验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大多数孩子看过天气预报,但因为不常使用反而会忽略这个工具,兴趣的产生引发了学习。虽然,平常我们也会简单地说一说当天的天气,但更多时候是老师带领着孩子去画,去记录,这一次,孩子们有了兴趣,会主动去查看天气预报,就慢慢具备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纷纷说着要自己来播报天气。

孩子们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与大家分享着自己调查到的天气预报。

心语:“妈妈的手机上说,明天有太阳,7度,小河不会结冰。”

伟祺:“我爸爸用电脑帮我找了好多天的天气预报,但我看不懂。”

在分享中发现,虽然孩子们认识数字,但对于天气预报上的数字含义并不是很清楚,一些气象符号也存在认知困难,集体活动《天气预报》由此产生。在活动中,教师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支持和拓展幼儿关于天气预报的学习。

通过分享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常见气象符号的意义,还在区域游戏时绘制了气象符号,布置在教室里,他们模仿着气象员做起了小主播,小小气象员开始播报天气了。

瑞柠:“明天天气,晴,最低5度,最高13度。”

嘉嘉:“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天气预报员,明天天气晴,最低温度4度,最高温度11度,大家要多穿衣服哦。”

萱萱:“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小小气象员,明天12月24日,星期四,多云,最低气温1度,最高气温12度,早上要注意保暖。”

幼儿的深度学习是高级的智力活动,兴趣是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对温度的探究引发着幼儿浓厚的探究兴趣,这推动着孩子们的学习走向深度。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中提出“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相信孩子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幼儿探索中可以通过静观其变、及时鼓励、灵活生成、共同参与等策略不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三、同伴合作,邀请幼儿参与课程的创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部分孩子已能熟练地向大家播报天气,但同时也注意到,有一些孩子总是在当一个听众,甚至不参与,如何调动这批孩子的积极性呢?

案例三:最佳气象员

有的孩子说我们来比赛吧,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会主动参与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的确,孩子们对于比赛总是积极的,因此,“最佳气象员”的活动开始了。既然是比赛,那怎么比?大家讨论了起来。

心语:“我想和萱萱一组,她来找资料,我来播报天气。”

佳佳:“我想和欣怡一起,她声音很响亮,我可以回去查天气。”

阳阳:“老师,我要当队长,我来分配任务。”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分成了几组参赛队伍,分配任务,那谁来布置我们比赛的地方?谁来给赢得小朋友发奖品呢?受到同伴的鼓舞,一直沉默的几个小朋友慢慢举起了自己的手,越来越多的孩子以多种形式加入活动中。最终,我们分成了布置组、颁奖组、参赛组还有小观众。

在活动中,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不同,要允许多样性,孩子只有沉浸在游戏中,深度学习才会发生。陶行知先生提出“因材施教”,就是引导教师除了把环境还给孩子,同时也要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邀请孩子共同参与到课程创生中。当孩子有了角色,他会主动承担一些小任务,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不管比赛结果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从多方面收集资料,学会了合作,还进一步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他人,幼儿的目标意识、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四、动手操作,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

开展了“小小气象员”的活动后,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发现。欣怡说:“老师,我发现天气预报里有一种线,像小山一样高高低低的,这是什么?”

案例四:走进气温曲线图

一个孩子的好奇引发了一群孩子的好奇,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一日天气预报中的小山是由点和线组成的,每个点上有一个温度,相邻的点连起来就变成了一座小山,我们又找了15天的天气预报,通过比较发现,第一座小山记录的是一天中温度的变化,第二座小山记录的是连续几天温度的变化,而且第二座小山里有一高一低两条线,分别表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像过山车一样,有趣极了。

在初期,大多孩子对气温曲线图存在困惑,于是教室里便提供了一张易于理解的气温变化图,同时将记录每天的气温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爱动脑筋的子毅发现可以先找到每天的日期向上画条线,再找到温度向右画条线,两条线碰头的地方就是当天的温度,和前一天的点连起来,我们的小山越来越长了。其他同伴也学习着,慢慢开始自己绘制气温曲线图。

部分孩子尝试着把之前积累起来的天气预报也画成了一幅图,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是幼儿自己的思考。随着老师与同伴的帮助,越来越多的孩子慢慢看懂了气温曲线图,他们还知道如果温度升高线就会往上升,温度降低线就会往下降,一个星期里哪天气温最高,哪天气温最低也能通过曲线图一下子就找出来,一条条的气温曲线图让孩子们对每天的温度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室里开着的空调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他们发现空调上也有温度,似乎和当天天气预报上的温度不一样,每隔一段时间,他们来观察记录一下,一潼还把记录下来的温度也画成了曲线图,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教室里的温度要比外面高,有了具体的比较认知,以前散步或者放学前总是需要老师提醒去穿衣服的孩子们,现在已经能主动穿好衣物了。

幼儿的深度学习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生的,通过调查与实践,幼儿在学习中不断探索、记录、反思[],并将学习到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促进了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

在整个探索活动中,从冰的形成到测量气温,从一天的温度记录到连续的气温曲线图,孩子们的学习越来越深入,这样一个递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对“冰”的好奇让孩子们知道了凝固、融化、温度等科学概念,对天气预报的了解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天气预报对我们的帮助,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慢慢能够记录天气、播报气象,从而体会温度与生活的关系,在不断学习中发展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在这段旅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合作、互相欣赏,也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美好快乐。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的儿童教育,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教师要发现儿童有创造力,认识儿童有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自从学会运用天气预报,孩子们对于每天的活动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我们设置了弹性作息时间,让孩子和教师都能在自己舒适区慢下来,共同分享每个孩子的发现,寻找身边的美好,让幼儿有一段时间沉浸在他们的游戏中、探索中。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而我们,就在这里,静静地守护,相伴成长。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21.4(2022.6重印)

[2] 王海英.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深度学习[J].奕阳幼教评论,2019,(49):16-26

[3] 王敏敏.浅谈室内区域活动引发的深度学习[J].读与写,2020,(25):2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