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双重影响及对策研究

赵越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4年2期
泰州市姜堰区南苑学校王石小学校区 2255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双重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和案例,揭示社交媒体在提供社交支持、拓宽视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引发焦虑、抑郁、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自身等多个维度提出了促进青少年健康使用社交媒体的策略,包括加强亲子沟通与监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和倡导自我管理等,以期为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社交媒体;青少年;心理健康;双重影响;对策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已广泛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社交媒体平台等,为青少年提供了便捷的交流互动渠道、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元的自我展示空间。然而,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复杂,具体表现为过度使用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比较、焦虑和抑郁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社交媒体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拓展社交支持网络

社交媒体跨越时空界限,让青少年轻松维系亲友关系,并结识各地背景各异的同龄人,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社交视野。面对困难和压力,社交媒体成为青少年快速获取情感慰藉和实用建议的渠道,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心理韧性。例如,一些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在社交群组中分享学习心得和烦恼,相互鼓励和帮助,缓解了焦虑情绪。

(二)促进自我表达与认同

青少年正处于构建自我认同的敏感阶段,社交媒体则为其提供了多元化的自我展示舞台。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内容,青少年得以展现个性风采、兴趣专长,收获点赞、评论与关注,进而强化了自我认同与自信。例如,一些青少年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创意短视频,收获大量粉丝和赞誉,这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

(三)丰富知识与信息获取

社交媒体平台汇聚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涵盖文化、科技、艺术、历史等各个领域。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主动筛选和吸收有益信息,拓宽知识面,提升认知能力。例如,许多科普类自媒体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趣的科学知识和实验视频,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一)引发焦虑与抑郁情绪

社交媒体上遍布着众多被精心修饰的信息,诸如他人的光鲜生活照、卓越的学业或事业成就展示。青少年浏览这些信息时,易陷入社会比较,自觉不如人,进而引发焦虑、自卑乃至抑郁情绪。此外,网络暴力亦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恶意的评论、谩骂和谣言可能会对青少年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二)导致网络成瘾问题

社交媒体极具吸引力且易成瘾,致使部分青少年难以自控,沉迷其中。过度依赖社交媒体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效率、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还会导致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互动减少,人际关系淡漠。例如,一些青少年为了玩网络游戏或刷短视频,经常熬夜,白天精神萎靡,学习成绩下滑,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也越来越少。

(三)扭曲价值观与认知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虚假、低俗、暴力的内容可能会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认知发展。青少年由于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辨别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一些网红为了吸引流量,传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可能会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

四、应对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家庭层面:加强亲子沟通与监管

家长需主动搭建与青少年的沟通桥梁,深入了解其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及心理状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社交媒体观念。此外,家长应制定科学的家庭规则,明确限制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及内容范围,并加强上网行为的监督,以防沉迷及接触有害信息。

(二)学校层面: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学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借助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及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系统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交媒体的特点、功能和影响,掌握信息筛选、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交媒体信息分析比赛,让学生学会辨别真假信息,理性看待网络舆论。

(三)青少年自身层面:强化自我管理与心理调适

青少年需强化自我认知与自控力,科学规划社交媒体使用时间,谨防沉迷。在使用社交媒体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不盲目相信和传播信息。此外,青少年应学会妥善应对网络压力与负面评价,主动进行心理调适,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举例而言,青少年可通过体育锻炼、阅读、培养兴趣等多元化活动转移注意力,减轻对社交媒体的过度依赖。

五、结论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双重影响,既为青少年提供了诸多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心理挑战。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应共同努力,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积极作用,有效应对其消极影响,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社交媒体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相关对策和措施,为青少年创造更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和成长空间。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