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标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探索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中职语文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效融入中职语文教学? 下面以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中的诗词阅读教学篇目为例进行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一、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中职语文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
中职语文课程在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由课程性质所决定。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二是由教材特点所决定。中职语文统编教材选文文质兼美、格调向上、健康明快,是现成的思政教育资源。三是由教学方式所决定。语文教学除了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需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
二、中职语文课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确立“课程思政”目标优化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如进行古代诗文选读第四专题教学时可以以中职语文新课标和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对应课标中八个专题,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构建家国情怀的深情歌咏、人生际遇的诗意表达、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三个模块,体现(胸怀天下-笑对人生-志存高远)人文主题线、(树立文化自信和践行工匠精神)思政教育线、(诗-词-文)文学发展线“三线交融”。
(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补充教学内容
确定目标后,教师需充分挖掘并筛选课文中对应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思政教育。人生际遇的诗意表达中,本模块落实思政总目标第二层:树立文化自信方面,理解诗词文化内涵魅力,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践行工匠精神方面,拥有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通过教学内容分析,这里可通过分解成理诗脉-解诗意-品诗境-吟诗韵-写诗篇-配诗句六大任务,明确每一任务中的思政元素、素材载体和融入方式,确保将思政目标落到实处。
(三)寻找“课程思政”契机优化教学过程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作为有意识的隐性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元素的契入应与教学内容无缝融汇。这里,人生际遇的诗意表达模块教学过程中,教学流程可按课前诵解诗语、课中研习诗法、抒写诗情、展评诗意、课后改拓诗作五环节展开,各环节植入课程思政的契机不尽相同。
1.课前自主学习
诵解诗语,以“识”润心环节通过定向积累相关诗词名句、文学常识、鉴赏方法,实现以“识”润心,包含“诵经典、解诗文”两步骤。教师平台建课,发布任务,学生通过微课、音频、文档、软件等多类型资源学习,如利用“诗词格律”APP查诗歌平仄,辅助自主吟诵练习,领会诗人人生际遇的诗意表达。
2.课中合作学习
如研习诗法,以“理”润心环节中,主要涉及古诗词诵读方法、鉴赏方法、写作方法、菜品配诗句方法的学习及运用。通过“研方法、习要领”两步骤实现。具体在“研方法”分析李白的豪情表达中,教师通过引入节目视频,采取配乐朗诵即兴动作表达及RAP说唱表达方式,使学生体会李白的豪情,深层感悟诗人胸怀天下、自信豪放的品格特质。将目标重点落到实处。吟诵《登高》“习要领”中,教师通过单句分析示范、整首吟诵示范,以中国传统诗歌学习方式完成方法讲解,引领学生沉浸在人生际遇的音乐表达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磨调练习、展示交流,充分感受诗词的文化魅力,从而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认知和自信。
3.课后拓展学习
改拓诗作,以“行”润心环节,包括“改作品、拓主题”两步骤。课后,学生借助智能软件、学习资源库及网络修改提升学习成果。同时进行拓展学习,创设诗词专栏。多形式成果输出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强烈喜爱。
三、中职语文课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
(一)目标全面达成,学习成果丰硕
通过本模块学习,学生拥有“温柔敦厚”之品、“儒雅美好”之趣、“赏诗作诗”之能。依据“十察”指标测评,三维目标达成,平均分为82分,优良占比约90%,时启冲同学的成绩位于优秀行列。92%的同学掌握了教学难点。学习成果丰富。
(二)文化自信提升,职业荣誉感增强
本模块通过任务实施,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自信,践行了工匠精神,增强了职业认同。学生在专业学习实践中,迁移运用,自主创新,一学期为80道菜品配诗句,得到行业专家充分认可。在省市级职教宣传月展示中,学生结合菜品介绍诗文,受到来宾称赞。
总之,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是中职语文课程改革探索的时代新思路和新方向。有目的地挖掘语文课程的思政成分,有计划地发挥语文独特的思政功能,实现语文与思政的相融相汇,最终才能实现文道并重、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蔚.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2)
[2]张美娟.“润物无声”思政教育如何融入中职语文教学[J].世界家苑.教育丛林,2020(4)
[3]李德旺.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 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1)
[4]陈海疆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实用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