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借助家园共育 建设师德师风
摘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指教师要把能不断学习身边的典范,树立良好师德标杆,对待孩子有爱心,对待家长又耐心,保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在师德建设工作开展中,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为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家长的力量不容忽视。我园基于实践探索,总结了牵手家长的三大策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推动幼儿全面发展。让教师利用巧妙的“退”与“进”,创新家园共育新形式,把握教育理念和方向,促进家园双方平等有效对话,充分发挥家长和教师在家园共育中的双主体作用。
关键词:师德师风 ;家园共育;创新
做好幼儿园家长工作是师德师风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完善家长工作才能使教师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幼儿园中,教师受众的群体从不只是幼儿,更多的是幼儿的家长。因为价值来自不同地方、国界,参加不同的工作,所以每个家长对幼儿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既是幼儿的需要,也是幼儿园必备的工作,只有展开这项工作,才能使教师真正具备从教执业的能力,才能让家长真正和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达成一致,最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能力。我园基于实践探索,总结了牵手家长的三大策略:
一、勤沟通 多倾听 把握正确教养方式
师德师风工作的建设需要教师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让家庭与园所的教育保持一致,更是教师形成做好师德师风工作的重要部分。可见在基于家园共育建设师德师风工作时,教师认知的倾听、理解与认同对教养工作的开展有重要价值,是帮助家长形成正确育儿理念,立足正确教养方式的主要途径。科学民主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种方式中父母即不能对幼儿过分的宠溺,又不应该对幼儿放任不管。孩子在有问题时,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定的支持与帮助,采用不同的形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尊重孩子的意愿与尝试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但家园共育工作中,因为家长存在地域、年龄等等问题,所以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大有不同,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理解他们的感受,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提出他们可接受的方式,并开展趣味的活动,多与家长碰面、走动、交流,改变家长的教养方式。
例如当幼儿发生问题时,教师多数先倾听家长的意见,并提出适当的建议,改变家长的育儿方法。凯凯的妈妈对孩子的教育一直属于放手式,让孩子自己游戏、玩耍、学习,遵从幼儿一切意愿,这就导致了凯凯在上幼儿园时,表现出了非比寻常的“活泼”,带着孩子们上高爬地,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结合凯凯的现状,我和他的妈妈进行了交流,首先肯定了她妈妈的教育想法,紧接着介绍了幼儿园班级配置情况,说了孩子这种方式的危险性。在认真倾听凯凯妈妈讲话的基础上,帮助其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
此类型策略使家长树立了正确的家园共育指导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协调好亲子教育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引导家长明晰了正确的教育方向,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改变态度 耐心对待 争取家长理解
师德师风的建设需要家长去耐心的理解与对待家长,不断反思自己,与家长共同进步。因为每个家都一个孩子,所以出于对孩子的爱,一些家长总是会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得到的所有东西都是最好的。殊不知他们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容易造成溺爱的现象,不能够帮助幼儿得到成长。因此在家园共育工作中,需要幼儿教师顶住压力,多开展指导工作,做到“多走动,多交流,多协助”,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帮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敏感期以及教育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家长实施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但教师在家园共育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家长需要的教育需求,而不是无意义的指导,要也要能结合家长需求,拓展幼儿教育有效的实施途径,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架起家园联系的桥梁,让家长逐渐理解教师,不走形式化的指导途径,真正让幼儿走向自主。
例如一次班级中排练童话剧,辰辰的妈妈给教师打电话,说:“老师,辰辰这次参演的童话剧,他想换一个角色。”教师说:“这绝对不行,所有角色一旦确定了,就不可能更改了。”辰辰妈妈说:“那辰辰就退出童话剧团,不参加排练和演出了。”说完就挂了电话。事后教师对此事进行了反思,发现自己在沟通上确实存在不合适的地方。第二天放学时,教师主动找到了辰辰妈妈,问她辰辰想换角色的原因,辰辰妈妈说:“辰辰觉得,这次童话剧安排他做报幕员,台词和表现机会太少了,所以想换一个角色。”教师说道:“这角色分配,大家通过集体研究讨论,才确定的每一个角色的人选。那次会议你也参加了吧?”辰辰妈妈点点头,说:“是的,那次辰辰没有选上主角,回去后心里还是有点郁闷的。”教师说:“其实辰辰不必纠结,在童话剧演出开始后,他是第一个出现在观众面前,向大家介绍童话剧的内容。这个角色需要勇敢的气质和稳重的心态,当时大家都认为辰辰成熟稳重、大方得体,最适合这个角色,所以才推选他的。”辰辰妈妈再次点了点头,说:“确实如此。”教师又说:“没关系,他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你可以回去帮忙开导一下他,即使在童话剧中角色分工有所不同,但我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每一位孩子都是主角,都能在排练和演出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不断成长。”辰辰妈妈若有所思地想了想,说:“老师说的对!”
此类型策略,教师耐心地对待了家长,没有因为家长的“固执”而忽视孩子,反而进行了反思更加关注孩子的想法,并与家长积极交流,行之有效地开展了家园共育工作。
三、细心爱护 以家长思维 真情对待孩子
有人说“人类的双眸,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定格每个盎然的春天”,我想那幼教的双眸,之所以存在,就是为定格每个爱孩子的瞬间。爱孩子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心必不可少。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容易,爱别人的孩子难”。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摆脱这种方式,做到多去爱别人的孩子。在家园共育工作开展中,教师关注孩子、真情的对待孩子,帮助孩子进步也是获取家长理解的最好方式。因此为了使家园共育工作开展变得更加有效,班级的孩子都能健康、全面的发展,在教育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教师要站在家长的立场真情的对待孩子,换取家长的理解。
例如我园有许多籍妈妈已离异的单亲幼儿家庭,或者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幼儿,这时我园的一些教师就主动当起了孩子的“代理妈妈”,通过每周为孩子实现小愿望,不定时送孩子回家,为孩子购买必需用品,从细节处弥补上这缺失的爱。以及针对部分幼儿的自卑心理,她通过自学摄影技术,引导孩子克服自卑心理,面向镜头展露出可爱的笑脸,来定格这些美好的瞬间。而家长们也对她的做法十分认可,一次次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
幼教工作细碎、繁杂,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在家园共育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捕捉。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除了耐心教育外,还要给孩子必要的关爱,这不仅会让孩子成长,也让家园共育工作变得有效。
基于家园共育工作进行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只有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家长的眼睛去看,用家长的耳朵去听,用家长的心灵去感受,才能引导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孩子健康成长,肩负起幼儿教师的责任,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赖瑞娟.移动互联网助力幼儿园家园共育.[J]儿童大世界.2019(12)
[2]鲁丽霞.浅谈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儿童大世界.2019(1)
[3]曾彬.我国家庭教育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