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提升创新能力的高校化工专业育人研究与途径分析

李睿健 王迪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2年25期
新乡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 453000

摘要: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我国化工行业在世界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提升大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角度,在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育上提出以产学研一体为主要教育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考核模式,还有以“基础-专业-综合”的多平台竞赛模式三条途径,综合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驱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创新意识;产学研;自主学习;多平台竞赛

化学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它是工业、农业、医学、能源、航天航空以及核动力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关系到我国未来几十年的战略布局。我国虽然已经是一个化工工业大国,但是与世界强国相比仍然存在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化工产业虽然壮大但并不强大,产能过剩极其严重,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化工行业的深度发展[1]。

目前化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尤其是基础研究方面能力欠缺[2]。高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各行各业人才培育的基石,但是我国化工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太过于注重学生传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不足,与国外高水平大学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探索一条更适用于我国的,以创新研究为内涵的高校育人途径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途径一: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模式,实现化工专业育人与社会发展的多维度融合。

化工学科虽然为传统学科,但是与新兴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化工学科的更新发展速度远强于一般学科。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虽能保证与先下的企业岗位和行业产业相匹配,但忽略了未来的行业发展,导致学生纵然在校期间完成了相关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但工作短短几年,又会因为新的变革出现遭到淘汰。因此需要充分调动政府,高校,企业,科研的资源优势,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模式,实现高校教研与社会发展的多维度融合。在高校与企业资源的相互配合之下,打造更适用于社会行业发展研究的科研平台与科研团队,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需求,科学研究,实训实践的紧密对接。一般而言,科学研究与企业发展都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与先进性,通过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一些横向课题中部分内容下放到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通过此类平台了解社会需求的演变与发展,现代科技的前沿性技术与不足以及企业生产实践与技术攻关,将日常所学与市场需求,科研目标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意识以及多维度思考的创新意识,保证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意识,以后更好的与社会、科研等相关工作实现紧密对接。

途径二: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考核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是思维和行动的主体,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升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其考核方式只是注重学生对于书本内容的掌握,学生们早已经习惯唯标准答案论,缺乏对于权威内容和刊印的书本知识的质疑精神,不利于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为解决这种问题,对于部分课程的考核方式,如化工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专业实验,无机实验及分析实验等,改为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中心的考核模式,将教师的横向项目的部分内容与工程实例摆放在学生面前,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型模式,让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上固有的答案,而是通过借助网络,媒体,课外书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的扩展与深化。将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学生学习的基础,工程实践可以向学生展示学科的具体应用与前沿性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与思考,发现自身的不足与改进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思维创新意识。

途径三:建立“基础-专业-综合”的多平台竞赛模式,提高学生精益求精的思想品质。

现有的为鼓励学生思维创新而举办的国家级,省级科学竞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但是与现行的理论教学课堂脱节严重。指导教师对于学科竞赛的指导流于形式,为了项目而指导,无法实现项目与所学内容的充分贯彻。此外,此类学科竞赛覆盖面较小,无法在学生主体范围内广泛开展。因此,建立“基础实验技能检验-专业实验技能提高-科研综合素养培养”的三层次的学科竞赛平台,使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高校以内部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等基本实验技能竞赛为基础,以化工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竞赛为支撑,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主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面的学科竞赛。通过全方面的开展比赛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之外,还能够保证学生拥有卓越的眼光和一定的科技前沿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提升。

结语

针对于高校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本文提出以产学研一体为主要教育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考核模式,还有以“基础-专业-综合”的多平台竞赛模式做提高,综合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但是,学生思维创新意识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工,尚需要政府、高校、企业、教师等多方面的综合努力,方能为我们的国家培育出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高品质、高素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红秋.新发展阶段我国石化化工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石油科技论坛:1-8.

[2] 杨晓宇,赵晓飞.炼化企业转型,哪些“瓶颈”亟须突破——本刊编委、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院长马鸣谈炼化行业创新发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2022(02):22-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