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丰宁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李杨
  
山海经
2023年22期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丰宁满族剪纸的传统材料概述,旨在通过丰宁剪纸的现状,提出保护和发展丰宁满族剪纸的策略。特殊工具材料的使用以及不断地创新,从本质上突出了丰宁满族剪纸的技艺特征和多样化形式。因此,多元化的发展策略,为丰宁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宁满族;剪纸;传承;发展

一、丰宁满族剪纸艺术的传统材料概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一门技艺的精湛之处,都离不开一套得心应手的工具。丰宁剪纸所使用的剪刀,有大剪刀、小剪刀和刻刀,每一种剪刀的功能不同,所剪制出的效果也迥异。大剪刀表达出粗犷的感觉,小剪刀是精细的处理,刻刀则是灵魂的点缀。选择剪刀需要注意其“剪身薄长、剪刃锋利、剪口咬合严密、剪尖锋利”,对于刚购置的剪刀,要进行打磨改造。剪身要薄且光,便于细节的剜剪。剪轴用于调节剪子松紧程度,剪轴过紧可在剪轴过硬面敲打几下或者用螺丝刀进行调节。剪刀需经常打磨,以便于剪制,为保持剪刀的清洁,还会使用松节油、酒精或风油精来清洗剪刃部分的污垢。刻刀的种类很多,包括手术刀、木刻刀、工艺刀等。其中手术刀使用起来较为便捷,木刻刀由于刀刃较钝,使用前需要进行打磨,工艺刀替换刃条较为方便,这几种都是比较理想的刻纸工具。同样,刻刀使用完也要及时的养护,避免其氧化生锈。此外,圆孔刀和弧线刀也是剪纸必不可少的工具,比较常用的是“打孔器”,能够迅速刻制大小不一的圆形,比较适宜在小幅作品中应用。在叠纸装订时,需要准备订书器、锥子等,是为了固定多幅剪纸的刻制需要。在刻制时,需要准备粉袋和“压脚”,粉袋避免刻刀粘连。压脚则用于压住刀旁的纸,避免随刀提起。在作品装裱时,需要使用刷子、浆糊等工具,使画面更加简洁美观。在剪纸作品的存放和整理时,用剪纸夹、纸盒和塑料薄膜有利于作品的存放与保存。在剪纸创作时,还需要垫板和蜡盘,垫板最好是钾刀板。蜡盘使用较为得心应手,是切凿刻纸的必要工具。

剪纸材料除了常见纸之外,还包括绢、帛、金银箔等材料。传统剪纸艺术多使用纸张,仅仅局限于纸张的肌理和色彩。纸张的种类包括单色纸张、彩色纸、竹浆纸、金箔纸、宣纸、绒纸等,形成了传统的造纸与传统剪纸共同发展的局面。随着新型造纸产业不断变化与发展,磁性剪纸、无纺布、有机玻璃、人造皮革、金属、薄木材等都可作为剪纸材料,为剪纸的创新提供了空间。丰宁满族剪纸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工具和材料,纸张一般分为手工纸和半机械纸,如宣纸、毛边纸。此类纸薄、韧性较好,可刻制四五十层。大红纸是剪喜字、窗花的常用纸,是喜庆时常用的颜色。然而,丧事中使用剪纸的颜色为白色、黑色和蓝色。

二、丰宁满族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

丰宁满族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民俗文化以及丰宁满族剪纸的技艺,并且在承德地域内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代表性。在历史的长河中,将丰宁满族剪纸作为传承艺术品进行活态保护,已成为承德市非遗保护的发展动力。当然,作为非遗传承人,因该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在庞大的民俗文化环境中寻找独特的艺术语言,促进活态保护进程。丰宁满族剪纸的传承方式有民间艺人传承、家族传承、社会传承三种形式。其中,民间艺人传承为丰宁满族剪纸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并且延续至今。家族传承顾名思义就是家族内部或者有血缘关系之间的传承方式。社会传承则是通过拜师学艺,师傅亲授的方式。

丰宁满族剪纸的保护既有传统“博物馆”式的保护,也有动态“活态传承”模式。丰宁满族剪纸的主要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丰宁满族剪纸的剪制材料、制作过程,是结合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等动态生活场景为创作基础。丰宁满族剪纸随着环境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改变,艺术形式也产生了革新。此外,传承人对剪纸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感悟。因此,丰宁满族剪纸艺术的传承也会随着传承人的审美意识而产生变化。丰宁满族剪纸艺术家张冬阁先生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剪纸传承人。为了使得剪纸得到更好地传承,在丰宁一小和丰宁实验小学均已将剪纸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归入到艺体课程计划中。这不仅融入了当地文化、历史,而且呈现出传承与发展并存的形势。丰宁满族剪纸传承人石俊凤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从事剪纸课程的辅导工作,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剪纸工作坊,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为社会培养传承人尽职尽责。同时,丰宁满族剪纸传承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此外,丰宁满族剪纸在促进承德民间艺术发展的同时,多次出国进行艺术交流,为河北民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丰宁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护和培养传承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及个体作坊等产业链,鼓励传承人参与各种展演活动,提高传承人的个人修养和专业能力,为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丰宁满族自治县,萨满崇拜以及万物有灵论的表现题材在剪纸作品中较多出现,为研究少数民族多样化发展提供大量的历史资料。丰宁满族剪纸所呈现出的地域特色与民族审美价值,是民间美术中的艺术瑰宝。丰宁满族剪纸保留了原始的艺术形态,简洁古朴的纹样表达出对传统的热爱,远古的符号使得造型更加大方简括,细节则是凸显画面的灵魂,而并不矫揉造作的剪制,这样更能凸显对萨满神的敬仰。加大保护机制与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促进其社会与经济价值的提升。资源整合是对传统文化艺术价值的发掘、选取与再造的过程。经过优化整合之后,丰宁满族剪纸的竞争力才会尤为突出。丰宁满族剪纸未来发展趋向是其自身产业的优化与外部资源的共融的结果,需要正确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正确贯彻落实各项政策与法规。丰宁满族剪纸传承人老龄化趋势严重,过度商业化使得发展特色淡化,如何科学地将丰宁满族剪纸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承德市非遗保护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首先,保护是基础,传承是重点。丰宁满族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重点项目。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加速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丰宁满族剪纸特色也受到了冲击,对其采用正确地保护措施迫在眉睫。其次,合理利用是难点。在丰宁满族剪纸非遗项目中,对于商业化的开发和利用很容易对丰宁满族剪纸项目产生影响。过度地商业化运行,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失去传统民俗文化的意义。最后,推动社会关注是发展方向。为了使满族丰宁剪纸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关注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宁满族剪纸非遗项目中,所涉及的非遗传承人,进行电子信息库的建立,其中包括传承人的基本信息,创作风格的形成过程以及作品进行入库登记。由于生活方式产生了些许变化,因此,对丰宁满族剪纸非遗项目的分类建档工作必须考虑其真实性。丰宁满族剪纸项目中存在“传承与保护”以及“创新与应用”两种模式,其中“传承与保护”属于静态化展示,“创新与应用”属于动态推广。这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层管理,统筹资源配置,合理利用,有助于实现丰宁满族剪纸发挥更大优势,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实力。丰宁满族剪纸产业项目,有利于加速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效应。一方面,以承德旅游产业为依托,带动丰宁满族剪纸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广丰宁满族剪纸艺术,打造剪纸艺术品牌。结合承德满族刺绣和滕氏布糊画等艺术资源,使其相互联系,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顺利开展。丰宁满族剪纸凝聚了丰宁满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切实将丰宁满族文化融入到剪纸传承与创新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丰宁满族剪纸活态传承的作用。

三、丰宁满族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策略

丰宁满族剪纸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点,注重在保护过程中,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重视对传承人及作品进行保护,深入挖掘民俗文化遗产,为丰宁满族剪纸开辟创新途径,建立法律法规保护措施,注重合理开发文化创新产业建设项目。深入研究丰宁满族剪纸艺术产生变化的影响因素,从而发现丰宁满族剪纸艺术的创新点,不断在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创造新的艺术价值。丰宁满族剪纸传承着承德的历史与文化,是满族情感表达的方式之一。每个民族的艺术都会包含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程,丰宁满族剪纸位于京津冀之间,同时深受东北满族剪纸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特色。丰宁满族剪纸的发源地丰宁满族自治县及周边的政治、经济以及宗教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丰宁满族剪纸的传承保护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离开了这片土壤,就会阻碍其发展的进度。与此同时,丰宁满族剪纸艺术源于民间,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丰宁满族剪纸艺术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才能表现出强烈的生存价值。当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给予了丰宁满族剪纸更广阔的空间。因此,丰宁满族剪纸不仅在题材上与时俱进,而且促进了保护形式的多样化进程。然而,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过度且盲目地开发丰宁满族剪纸艺术,不利于其步入健康发展之路上来。所以,为了维护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重任,协调好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举措。国家的政策对丰宁满族剪纸艺术的传承与保护赋予了巨大的现实意义。

丰宁满族剪纸在原有技术资源支持下,不断地向文化产业资源转型。由于承德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将剪纸单一化传统形式研发出新型旅游纪念品。丰宁满族剪纸需要有时尚创意,并且研发团队要涉及艺术家、剪纸传承人、设计师,这样有利于研发产品的多元化。因此,丰宁满族剪纸研发创作方式转型,有利于剪纸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探索。另外,丰富丰宁剪纸的营销方式,形成“工坊教学”、“定制产品”、“普及推广”,加大丰宁剪纸宣传力度。“工坊教学”的模式是聘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进行授课,因为非遗传承人对作品的专注度、敬业精神要求非常高,所以传统的师徒教学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掌握上较为娴熟。因此,丰宁满族剪纸传承人需要加强自我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两个方面。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联合,利用其资源优势(例如工作室、工作坊等),建立丰宁满族剪纸非遗传承人与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同时,将丰宁满族剪纸传承人的培养形成制度化管理,提升政府在传承人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有助于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创新思维意识。当今社会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与传统手工艺进行融合,拓宽实体经济市场。在保持创新和生产力的基础上,加快丰宁满族剪纸传播力度,从而带动承德地区经济发展。承德传统手工艺种类较多,重点扶持具有地域特色手工艺产业,打造个性鲜明且具有文化内涵的承德旅游文创产品。丰宁满族剪纸由传统手工技艺向文化产业的转化,促进了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滕绍箴.满族发展史初编[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2] 潘鲁生.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3]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 韩雷.乌拉满族剪刻纸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承德市科学技术局科研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以丰宁剪纸为例”(编号:202204A128)。

作者简介:李杨(1982—),女,汉,河北省张家口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研究方向:美术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