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与家庭教育研究
摘要:“双减”政策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举措,有利于改善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但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要求和责任。因此,本文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双减”政策(即减轻中小学生课后负担和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的背景、目的、意义和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包括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加强资源支持,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服务;加强合作互动,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等,以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多元化,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双减政策;家庭教育;对策与建议
引言:家庭教育是指家长或其他亲属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教育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升学机会,还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双减”政策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举措,对于改变中小学生“应试”为主、“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现代学习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双减”政策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教育责任,与学校、社区等共同关心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如何适应“双减”政策带来的变化,如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双减政策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双减”政策是指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问题,改善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基于对当前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深刻分析和反思。一方面,中小学生课后作业量过大,导致学习时间过长,休息时间不足,影响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1]。另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泛滥,导致家长花费巨额资金,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破坏了正常的教育秩序。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孩子们的成长福祉,也违背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变中小学生“应试”为主、“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现代学习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家长的经济压力和心理焦虑,增强家长对公办学校的信任和满意度,促进家校合作和社会共治。更重要的是,“双减”政策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享受快乐、健康、全面的成长过程。
二、双减政策的挑战和困难
(一)社会观念转变需要时间
由于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思维和升学竞争压力,“双减”政策可能会遭到部分家长和学生的抵触和反对,认为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升学机会,甚至会导致“教育下滑”和“人才断层”。因此,如何让社会各界认识到“双减”政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如何消除家长和学生的顾虑和担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育改革需要配套
由于“双减”政策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方式、招生制度等多个方面的调整和改革,需要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共同协调和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改革方案和实施细则[2]。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家庭教育需要提升
由于“双减”政策要求家长承担更多的家庭教育责任,而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一些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引导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一些家长过于溺爱或严厉,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影响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一些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情绪,不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造成了孩子的孤独和压抑。因此,如何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双减政策与家庭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公众普及“双减”政策的内容、目标、意义和效果,消除误解和疑虑,增强认同感和参与感。要倡导科学、民主、多元的家庭教育理念,摒弃应试、功利、单一的家庭教育思维,让家长明白孩子的成长不仅取决于分数和排名,还取决于兴趣、潜能、品德等多方面因素。要鼓励家长以平等、尊重、理解、支持的态度对待孩子,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主性、创造性等品质。
(二)加强资源支持,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服务
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家长在“双减”政策中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合法权益。要建设完善家庭教育服务网络和平台,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等多种媒介,为家长提供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和信息,包括家庭教育理论、方法、案例、经验等。要加强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讲座、研讨会、沙龙、工作坊等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三)加强合作互动,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要加强家校沟通和协作,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让学校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关注,形成一个共同关心和支持孩子的合力。要加强社区参与和支持,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和资源优势,为家长提供便捷的教育场所和设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活动和机会,促进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要加强同伴交流和互助,鼓励家长之间建立友好的联系和信任,分享彼此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四、结论
“双减”政策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举措,对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双减”政策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支持和服务,以实现“双减”政策与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敏霞,杨秀君.基于家庭支持视角的教育“双减”长效机制研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3,50(2):74-78.
[2] 徐红娟,孙鹤.“双减”政策实施与家庭教育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1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