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策略研究

何秋燕 凌娜
  
山海经
2023年26期
四川民族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主要力量,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乡村教育发展。本文对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发展中的职业认同进行了探讨,在分析教师发展中职业认同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进而提出应该从加大经费投入,提升乡村教师薪资收入、减轻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优化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制度等途径提高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从而提升民族地区乡村基础教育质量。

关键词:乡村教育振兴;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提升策略

一、前言

乡村教育振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已出台一系列关于乡村教育振兴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办好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教育工作的决定》[3]等。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明确提出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强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师是关键之中的关键。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作为基层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认同的提升对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既涉及个体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发展,也关系到教师队伍整体的效能与稳定。在当前乡村教育振兴的背景下,加强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与探索,对于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极大帮助[2]。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简称[5]。“民族地区”是指既包括民族自治地方,也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即广义上的概念。而“民族区域”则特指中国各民族自治地方和其他分布着民族人口较多的区域。此外, 还有三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青海、贵州、云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城、非民族专区的镇、少数民族聚居的乡和村庄等。总之,“民族地区”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自治地区,还包括分散在各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

(二)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

“乡村”是我国行政区划分中的最低单位。“小学教师”是指符合一定的条件,经过规范的选拔、任用,在我国各级各类小学从教的特定职业者。“职业”是指个人所从事的服务于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认同”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某种程度上对某一事物、观点、文化、群体或他人产生的认知、归属和接纳的感觉。“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和自我认知,包括对职业的价值观、使命感以及与职业相关的情感体验。综上所述,“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是指通过国家社会对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规范的要求,乡村小学教师将其内化到自我的行为与观念中,形成自我对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及其相应责任的认可[6]。

三、影响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分析

(一)物质待遇

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普遍面临低薪酬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环境相对偏远,生活成本较高,低薪酬不仅使教师在物质生活上感到压力,还令他们感到自身的付出和职业价值未得到应有的认可[7]。这种不平衡的薪酬待遇会削弱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从而导致人才流失和减少职业投入。

(二)社会地位

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在社会地位上普遍较低,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认同。社会普遍对城市教育更加重视,城市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而民族地区的乡村小学教师则相对边缘化。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分配令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感到被忽视和低估,降低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社会地位的低下也会影响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自尊心和职业自信,导致他们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够重要,进而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三)工作压力

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常常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这对他们的职业认同构成了严重挑战。他们不仅需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身处民族地区还要应对文化和语言上的障碍,面对教师储备量不足的局面,以及学生的德育问题、与家长的沟通等额外任务。这些因素加剧了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多重任务的压力使得他们感到精疲力竭,从而影响其职业认同和教育质量。其次,当地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教育素质有所认识,但对于民族地区乡村小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的认识还有待加强,再加上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这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新挑战。这些压力还可能导致当地教师身心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和体力透支等情况,从而导致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低。

(四)职业培训

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通常缺乏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新的教育方法、技术和教学理念不断涌现,但对于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来说,难以跟上这些发展,导致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相对滞后[8]。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培训,但民族地区的乡村地带由于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导致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提升,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缺乏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也使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感到职业发展的困境。他们可能无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发展新的教学技能,也难以在职业上实现更高的成就感,从而抑制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间接性导致职业疲劳和不满。

四、提升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策略

(一)加大经费投入,提升乡村教师薪资收入

为了提高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政府和相关部门迫切需要提高他们的薪酬水平。当前,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薪酬普遍偏低,与城市教师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不仅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构成负担,还降低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9]。提高薪酬不仅是对他们努力工作的认可,还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前往民族地区农村从事教育工作。这将有助于提高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度,最终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持续改善。

(二)提高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

目前,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在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这对他们的职业认同构成了一定挑战。社会应该加强对这一职业的认可和尊重。一种方式是通过媒体宣传,展示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和成就。通过报道成功的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案例以及杰出的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树立典范形象,增强公众对他们的尊重。此外,社会各界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如教师表彰仪式和教育座谈会,以表彰当地教师的杰出工作,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分享经验和见解。

(三)减轻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

当前,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不仅需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需要处理学生的德育问题等额外任务,这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压力。政府和学校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措施,如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备课和教学,增加民族地区的教师储备力量,以及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如改善教育设施和减少课堂容量。此外,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职业辅导,帮助教师有效应对工作压力,有助于提高当地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减轻工作压力将使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更有动力和激情,更专注于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其职业认同。

(四)优化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制度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投资于提供教师培训,包括教育技巧、教育技术和课程开发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此外,鼓励当地教师继续学业,提供奖学金和补贴,以支持他们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职业发展机会也应当得到推广,鼓励当地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创新项目,如制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10]。这将提高当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另外,提供职业晋升途径和奖励制度,可以激励当地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及在职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应该要将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看做成为一份伟大的事业对待,消除消极情绪,提升教育情怀。为推进教师职业认同的进程并促使教师回归到道德自身,需要关注道德人格和胜利型人格的双重跨越。教师的职业是社会性和个人性的,只有通过实现自身的道德价值,教师才能回归到道德自我,培养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并展现文明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应给予教师足够的空间、社会地位和充分的信任,让教师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生活内涵和深层次的人文意义,提升其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从而达到教育工作的实际理想效果。以实现教师的角色定位。

五、总结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4]。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推动力,只有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减轻工作压力、优化教师培训制度和教师自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助力增强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桂颖,张秋菊.吉林省乡村教师职业认同与留职意愿的关系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3,44(4):103-108.

[2] 冉娜娜,赵洪萱,杨曼.特殊教育康复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23,25(3):62-67.

[3] 陈荔,孙卫红,陈静.公费与非公费体育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7):158-160.

[4] 张镱晨.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感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2023,6(1):13-15.

[5] 张钺.基于毕业生调查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探究[D].船舶职业教育,2023,11(03):14-16.

[6] 朱平,张权.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对工作投入影响的链式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31(1):65-70.

[7] 岳金环.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8] 邓长莉.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3-10-19].

[9] 李晓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

[10] 郭中华.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基金项目:四川民族学院2022年度学院自办大学生科研项目: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甘孜州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调查研究(编号:DXS22024S)。

作者简介:何秋燕(2001—),女,汉族,四川省广安人,2020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在读。

通讯作者:凌娜(1993—),女,藏族,四川丹巴人,四川民族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