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工作室的职业院校高质量文化产品创意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耿占佳 张玉玲 孟松松
  
山海经
2023年27期
1.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2.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产品创意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和基地,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职业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职业院校文化产品创意设计人才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以专业工作室为验证载体,通过高质量的育人体系培养高水平的文化产品创意人才,进一步是发掘文化资源,树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文化产品;创意人才;产业需求

文化产品创意设计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产品创意人才培养对民族文化现代化传承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提升技能人才素质培养、提升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将是我们面临的新方向和新挑战。与此同时职业院校肩负着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产品创意人才教育的教学质量,对树立文化自信促进区域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以工作室文化产品创意人才支点,以探索构建多维能力融合为基础,以设计项目实践为载体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探索出一种基于工作室设计、实践、验证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途径。

一、产业转型升级下产品设计人才核心素养分析

河北省 2021 年和 2023 年先后印发的《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河北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行动方案》等文件指出“鼓励文物博物馆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河北游礼”品牌体系为代表的文创精品”等。职业教育方面:2022年3月至今我省先后发布了高校就业育人行动计划等文件,多次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结合团队对石家庄、北京、杭州产品创意设计类相关企业类型以及招聘需求、需求产业、服务行业等方面人才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文创产品更注重文化内涵要素深层次探索。人才需求正在朝着多学科融合、人才素养、实践能力、数字技能等多方面发展。

培养内容以产教研实践项目为工作室实训载体,贯穿学生、教师、企业、产业四个主体,从学生对专业软件的运用,创新创意思维,时尚的敏感把握,设计流程的整体把控四个能力着重培养。总体分为专业能力和学生素养两大方面,专业能力方面包含娴熟的专业表达、CMF综合运用、区域典型性符号挖掘、多学科知识整合等能力;学生素养能力方面则以地域文化为主线,注重培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融入时代精神,塑造职业素养等,两大方面融合共升,相互促进,培养高质量可持续的文化产品创意设计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跟上当今时代之变革。

二、基于工作室实践下的产品创意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工作室实践以完成具体项目任务为最终目标,注重多素养融合培养,以思政元素与项目实践融入融合,实训内容围绕区域产业链岗位群,数字技术驱动人才创新,基于专业工作室深入探索产品创意设计类人才培养工程化实习实训。2.1构建多素养融合培养框架

实训内容秉持多种教学模式形成专业知识点内化、案例拓展知识深化和设计思维表达转译升阶的进阶式教学过程,以地域文化为主线,区域红色文化、古典器物等传统文化符号为载体,使学生接受德育熏染拔高专业素养,构建“大主题,小切口” 任务模式,将美育、文化内涵、职业素养串联。同时构建数字技术创新产教研赛融合实训体系,深入探索产品创意设计类人才工程化实习实训改革,多学科实训工作室、产业学院等为载体,开展CMF、智能文创,增材制造等实践。形成“数字赋能、工程实训、艺科融合”的工作室培养范式,重点培养“擅设计、能制作、能研能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独有特色高层次专家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引入名家工作室参与课程考核,本着学生成效为核心,校内实训工作室、大师技能工作室、校外名家工作室线下线上共同参与评价,三主体从过程、结果、增值三维度对课程进行评价,形成“一三三”混合式双成长工作室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四、产品创意设计工作室教学实践

专业实训室确定教学思政、科研项目、学科竞赛、行业竞赛、校企项目四核模块,将数智技术引入设计实践,围绕木制文创产品,探索木材+树脂、木材+陶瓷、木材+玉石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结合区域红色资源、正定历史资源、校园叙事资源,运用增材技术、数控雕刻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开展灯具、茶具、生活用具等研发实践,取得了河北省大学生文创大赛、“我为乡村做设计”志愿服务证书等证书,以及挑战杯河北省赛、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多方形成合力进行了新时代艺术与科技结合,产教研赛融合的新艺科建设实践,在新职教理念下以专业项目工作室的形式进行产品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五、结语

基于实训工作室实践理念可以推动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也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工作室实训本着地域文化与教育文化融合、职业文化与创新文化牵手思路,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及红色景区丰富教学内容,专业实训工作室作为理论与实践构建和内化的重要支点,对构建创意设计高质量育人体系,人才培养实践验证,为实现文化产品创意人才培养目标,为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多维度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 孙虎,张钰琳,喻罕.基于学科融合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工业装备产品设计方向为例[J].包装工程,2023(04).

[2] 毛嘉琪,李瑞,刘晨光.新文科背景下工作室模式的群体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3(08).

[3] 王琦,邰媛媛,黄圆圆.新文科背景下设计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学生工作室模式建构的视角[J].湖南包装,2022(01).

基金项目:2023年度石家庄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可持续视角下职业院校高质量文化产品创意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编号:2023036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