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三新”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在“三新”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创新需要的基础上,围绕着核心素养,采用更具针对性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与战略,对展示性化学实验、验证性化学实验和探索性化学实验进行改革,让它们更好地发挥和突出其教育作用与价值,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对化学学科的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三新”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旨在提升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三新”改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三新”是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以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真切地感受化学探究实验的乐趣,并在实验探究和论证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化学探究实验课堂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中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化学核心素养。
一、“三新”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意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探究实验属于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和理解知识的一种手段。而在“三新”改革背景下,化学探究实验课堂目标设定不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多的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的发展,而如果仍旧秉承以传统单一的说课教学形式实施教学,势必难以促进素养落地,很难激发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1]。因此,在培养初中化学素养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不断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观看和参与实验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化学探究实验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将素养落地。
二、“三新”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一)增加实验游戏,提高实验乐趣
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一些趣味化学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探究实验的神奇之处,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化学探究实验的探究兴趣。在实验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参与到生活化学探究实验的探究当中,让学生自发性的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降低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能够更好地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其科学探究思维和能力。
例如,《课题3 走进化学探究实验室》相关知识的教学,在学生刚接触到化学探究实验这一概念时,需要以趣味的实验游戏,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研究和探索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以生活中最简单的“可乐变雪碧”做为探究实验案例。通过在实验课堂上,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创建“闯关”游戏,每过一关,获得一个实验器具,每一个关卡设置一个化学探究实验问题,在答对题目的情况下,分别获得一个可乐瓶、一支滴管、一瓶清水、一瓶碘酒和少许的硫代硫酸钠。在完成“闯关”后,教师带领学生自制深褐色酒精碘溶液,制成“可乐”[2]。此时,让一个学生拿起“可乐”瓶,倒入一点硫代硫酸钠粉末,让学生用力一摇,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可乐”很快变成了无色透明的“雪碧”。通过这一化学探究实验游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兴趣。
(二)创设翻转课堂,提高预习效果
通过观察视频中实验过程,学生可以将实验过程中的存疑部分记录下来,并一起拿到课堂上进行集中解答再进行化学探究实验探究的过程,便是加深学生对实验流程记忆的过程,达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的,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能够进一步促进素养落地。
例如,《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相关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在教学前,教师便可以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并将其上传至班级群当中分享给学生,而学生通过“半自学”观看视频,借助视频可以回看的优势,对实验过程进行反复观看和分析,从而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准备棉花、酒精、水、蜡烛、烧杯以及三脚架、小木块等等,跟着教师的视频尝试进行实验,探究可燃物和燃烧的关系,并将实验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的疑问记录,而对于难以解答的问题则进行整理,在进行第二天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存疑问题收集并进行实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先学”,并在先学过程中掌握实验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如此一来,教学课堂便能够针对存疑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有利于优化学生预习效果,并促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化学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三)借助微课视频,突破难点知识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以教学视频为微课核心内容,呈现碎片化教学内容、过程以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还包括与教学主体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以及素材课件等辅助性教学资源,适用于教学全过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微课视频应用于教学实施过程,用于对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从而能够发挥其短小精悍、重点明确、易于传播以及可反复观看的优势,对化学探究实验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专题讲解[3]。
例如,《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在完成理论教学后,针对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是否说明他们之间不发生反应?”这一实验问题展开探究,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酸碱反应,便可以以微课视频呈现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化学反应过程,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而通过以微课视频对问题分解后,便可以让学生分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探究,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准备一套实验仪器和药品,依据微课视频上的实验步骤展开实验,又或者是通过小组讨论创新实验过程,在实验中由专人记录实验流程,填写实验报告,更好地为学生打造开放性的实验课堂,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让学生针对于创新实验的原理方法进行分享,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探究实验探究的兴趣,培养其化学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科目,需要有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化学探究教学质量,便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育资源,增加化学探究实验课堂趣味性。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够真正地推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化学探究实验操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西星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2(16):21-23.
[2]杜婉莹,周淑晶.新高考对化学教学策略的影响[J].成才,2022(0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