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分析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声乐艺术是人类文化始终贯穿的艺术形式,而高等教育更要承担起培养声乐人才的重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多元的文化需求,高校声乐教学应当紧随形势的步伐,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为此,本文将分析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教训,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新时代高等声乐教育树立起新的指导理念,提升声乐教育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一、高校声乐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逐渐被削弱的声乐课程地位
在现代高校中,随着外语、科技、工程学等课程的兴起,声乐教育在课程安排和学术地位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部分学校在实际工作中过于强调实践型教育,减少了对声乐理论研究和声乐基础教学的投入,影响了声乐专业的规范和发展。这导致该领域学术研究和教学质量逐渐降低,从而影响到相关人才的培养。同时,由于资源有限,一些高校在声乐课程设置上也表现出保守意识,减少声乐课程的开设,限制专业学生的选修空间,不利于声乐教育发展。这种现象使得学生的声乐知识和技巧培养受到严重影响,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高校声乐水平的整体下降。
(二)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然而,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领域普遍存在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声乐教师存在教育方法陈旧、创新意识薄弱的现象,忽视对声乐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使得部分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声乐教师的学术素质及专业评议系统在行业内并不完善,导致部分教师进校后没有受到严格的评审和监督,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的声乐学术素养。此外,有些声乐教师并未系统进行声乐研究与实践,进而导致专业技能的减退。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声乐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影响着高校声乐教学的充分发挥。
(三)系统化教材与教育体系不完善
高校声乐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即为系统性教材和教育体系的建设。目前,高校声乐课程的教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编排过程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的问题,使得部分教材较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面向新时代音乐教育特点的声乐教材仍然偏少,在日常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运用。高校声乐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也有待加强,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师资培训和研究成果转化的渠道也不够完善。缺乏系统化教材与教育体系的支撑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声乐教学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困境。
二、新时代高校声乐教学发展路径
(一)创新课程设置
为了适应新时代高校声乐教育的发展需求,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必须进行创新。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需要针对不同声乐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灵活多样的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在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注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声乐作品选材,加入各种民族、历史时期、流派的声乐经典作品,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在教材建设上,学校应积极引入新时代音乐思潮,更新现有教材,使之更符合当代音乐教育的特点。同时,通过邀请声乐专家共同完成教材编写,达到更高的专业水平。此外,德育、智育和体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声乐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这样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创新可以为高校声乐教学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招聘声乐教师过程中,学校应注重筛选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一定学术声誉的音乐教育专家,以保证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和高水平要求。在选拔声乐老师时,学校不仅要充分评估其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唱实践经验,还要关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针对在职声乐教师,学校应制定全面、科学的培训计划,提升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设计以及对当代声乐教育发展趋势的敏锐性等方面的能力。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逐步形成具有团队凝聚力的声乐教学团队。积极参与国内外音乐研讨会、学术论坛和国际培训项目,更好地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并整合多样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为提高声乐教师的研究水平,学校应创造充足的学术研究条件,鼓励教师参与学术项目,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开展基于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以及音乐学等领域的综合研究,培养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声乐教师。
(三)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面对当今的教育挑战,传统声乐教学手段已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需求,需要拓宽声乐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采用,如远程在线教学、虚拟现实音乐教学等,可以帮助学生跨越时空限制,获取丰富的资源和知识,针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设计差异化教学策略和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特的声乐技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这也是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方面。教师应将学术理论与实际场景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声乐现象,培养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艺术表达与专业演绎的能力,将跨学科、跨文化的内容融入声乐教学,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进对多元文化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价值。应发挥声乐专业实践特性,提供丰富的校内外实践机会,组织各种音乐会、研讨会、大师课等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与业界专家的交流互动,提升学术能力和实践水平。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演出、创作、批评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高校声乐教学发展必须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变革,以教育创新作为驱动引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从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与培训、以及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探索三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同时,始终坚持学术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声乐人才。不断探索与实施新时代声乐教育改革,有望为中国的高校声乐教育事业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孟丹.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J].戏剧之家,2023(36):115-117.
[2] 徐开美.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和舞台表演实践一体化授课模式研究[J].中国音乐剧,2023(06):74-78.
[3] 曲子瑶.新时代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J].当代音乐,2023(11): 64-66.
作者简介:马国蕊(1994—),女,河北省沧州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