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数据驱动视角下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耦合发展研究

赵彤
  
山海经
2024年6期
作者单位 天津职业大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为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国防教育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政教育则是塑造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途径。两者在目标上虽各有侧重,但在本质上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然而,传统的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往往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育方式陈旧、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这既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也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教育变革的迫切要求。

因此,如何将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发展应用到国防教育和思政教育中,实现两者的耦合发展,促进两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培养出具有高度国家安全意识、良好道德品质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元的文化冲击,大学生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国防教育能提升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观念,帮助他们了解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而思政教育则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大学生的全面素质。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显著,主要体现在个性化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和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这些应用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契合,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数据系统,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如学习时间、内容、进度等,为每位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大数据在教学过程改进方面也能发挥作用,它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教学质量,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研究现状

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高校普遍重视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融合,尝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国防和思政知识的理解和认同。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融合深度不够,虽然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尝试将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但两者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相互独立的,未能实现深度融合,这导致学生难以将国防知识与思政理念相联系,影响了两者教育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缺乏更新,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未能及时反映最新的国防形势和思政教育要求。这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时,难以获取到最新的知识和信息,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践环节薄弱,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在融合过程中,往往缺乏实践环节的支持。学生难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数据驱动下的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耦合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存在内容单一、方式陈旧、效果不佳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力量,实现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耦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数据整合与共享

大数据驱动下的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耦合模型首先需要实现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将学生的学习数据、行为数据、思想动态等海量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全面、立体的学生数据画像。同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确保不同部门、不同学科之间的数据流通和共享,为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据分析与挖掘

在数据整合与共享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通过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特征、行为习惯、兴趣偏好等信息;通过情感分析、主题模型等技术,分析学生的思想倾向、价值观等。同时,结合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预测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想动态变化趋势,为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三)教育内容更新与个性化教学

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和更新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容。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战略,更新国防教育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更新思政教育内容。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支持个性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路径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通过智能推荐系统为学生推荐符合其兴趣和学习水平的课程和学习资料;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四)教育效果评估与反馈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利用学习分析技术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育的反馈意见,为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改进提供参考。同时,建立教育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对教育效果进行量化评估,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数据支持。

(五)数据安全与持续改进

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数据安全法规和伦理准则,确保学生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例如,采用加密技术保护学生数据;限制数据访问权限以防止数据泄露。

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和反馈意见,对模型进行迭代和优化,以提高其准确性和有效性。例如,调整数据分析算法以提高预测精度;优化个性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教育与思政教育耦合中的应用效果

大数据驱动下的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耦合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了教育创新,还提升了教育满意度。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该模型将在高校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运用新的模型挑选出退伍同学共同加强思想引领。让退伍同学现身说法,讲解征兵政策,从吃、穿、住、行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展示军营生活和部队文化,为征兵工作贡献力量,引导更多大学生自觉自发参军报国。使同学们明白理想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实现,尤其明白了军人就是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具有坚定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做到心理上的“中国军人”,而不是实际中的“脆皮大学生”。

(一)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和个性化教育服务,模型显著提高了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对于教育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升,教育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大数据推动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想动态,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这不仅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促进教育创新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高校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提升教育满意度

通过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以及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模型能够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也增强了学生对于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结论与展望

大数据技术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中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数据整合与分析,实现了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教育效果。个性化教学得以实现,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教育管理更加精准。这一趋势表明,大数据技术是推动教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其在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将推动在线教育、智能教学等领域的发展,为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将成为重要议题,需要加强技术防范和法规监管,跨学科融合与教育公平性提升也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运宇.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6):175-177.

[2] 刘天宇,董小龙.高校国防教育建构“一核双轴”育人共同体三维探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16):40-43.

项目基金:天津职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两征两退”背景下征兵工作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编号:20213103)。

作者简介:赵彤(1988—),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