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事物进行真实的、客观的评价过程。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价性思维,一般由批判倾向和批判能力两个方面组成。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避免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迷失自我,社会、各高校、教师和学生应齐心协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必要性;路径
Abstract: Critical thinking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real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ings by using certain evaluation criteria. Critical thinking is a kind of evaluative thinking, which generally consists of two aspects: critical tendency and critical ability. The new era is an era of building on the past and building on the past. Cultivating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preventing college students from losing themselves in the complicated society. Society, univers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make concerted effort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rain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Critical thinking; Necessity; path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世界范围内呈现出逆全球化趋势,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人的思维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一个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如微博、抖音、朋友圈等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1]良莠不齐的信息铺天盖地,倘若大学生不对这些信息加以甄别就全盘吸收,那么这些大学生就极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迷失自我,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批判性思维概述
国内外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多种多样,到目前为止,仍未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事物进行真实的、客观的评价过程。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价行思维,它在对信息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既有肯定性评价,又有否定性评价,其中,否定性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这种否定,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为了指出信息中的缺陷并且提出客观合理的建议。“批判性思维一般由态度倾向(批判精神)和能力(智力技能)两方面组成。”[2]批判精神体现为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具有敢于质疑、勇于否定、善于反思的思维习惯,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广视野、多角度的深刻透彻的分析技能。
批判性思维是以一般性的思维为基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批判性思维与智力或者逻辑思维成正比关系。智力是批判性思维的前提,但并不意味着智力越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就越强。实际上,不仅智力与批判性思维不能划等号,人的所有思维都不能直接等同于智力。德波诺曾把智力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比作汽车与司机的关系。汽车的性能由引擎决定,引擎越好,那么汽车的先天性能就越好,但是无论汽车的性能怎样也无法保证司机的驾驶技术就一定好。在这里,德波诺把人的智力比作汽车的性能,把思维比作司机的驾驶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这样的人,他们虽然智力平平,但他们说话做事却表现超凡,这是因为“驾车的技术”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得到提高的,人们的思维具有发展性。
二、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发展,首先要有批判性思维倾向,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创新。纵观目前国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大部分学者更加注重对理论的研究,而对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广泛,因此,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如何培养提高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缺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家庭因素。中国式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要“听话”、“顺从”,长此以往,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一直被“顺从”所“洗脑”,深信父母的言行都是毋庸置疑的。其次,学校因素。大多数学校“唯分数论”以及实行灌输式教育,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同时,自古以来我国就宣扬“尊师”,这本应该是一件推崇的好事,但却被放大为不能反驳教师,导致“教师权威”盛行,学生缺乏质疑精神,缺乏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社会因素,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凡事都是非黑即白、随大流一定没错等观念深植学生的心中。由于当代大学生缺乏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与应用,导致他们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缺乏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各种社交媒体时,往往对其中的信息深信不疑,不加以思考、辨析,甚至在有的学生对各种迷信的东西也进行全盘接收,这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批判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首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只有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深入辨析思考,才能使大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准航线,避免迷失自我。其次,批判性思维倾向要求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敢于追求真理,批判性思维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者,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再次,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使其全面看待问题、正确处理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与前提,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
“青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迫切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导致创新能力的缺乏,最终导致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脱节,培养当代青年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与基础,培养创新思维必须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入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路径
培养和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迫在眉睫,如何提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家庭、学校、教师、学生个人几个方面应协同努力。
(一)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幼年时期的孩子,他们对某种行为正误的判断,不是从行为本身,而是从行为带来的后果看,孩子往往是看大人的反应行事。因此,家长要摒弃“听话”的至上法则,理性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信息。当孩子逐渐成人时,父母应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且应当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去挑战不同的任务,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学校方面
首先,各高校应改革传统的灌输式、记忆性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成为了教师的“个人秀”,讲台成为了教师的舞台,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储存者,而非信息的探寻者、评价者,久而久之,学生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各高校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我国具备该专业知识能力的师资力量储备不足,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扩大对口师资力量,做到让专业人士干专业的事。当教师具备批判性思维精神和能力时,才能用批判性地思维去教授学生,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再次,开设批判性思维的专门课程,该课程地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养成批判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非传授枯燥的、程序性的知识。最后,将批判性思维理念与思想政治通识课进行有机融合。思政课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让大学生自觉认识到自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足并主动克服错误的思想观念,批判性思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师方面
首先,各科任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积极参加对应的专业培训。其次,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改掉以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取杜威的“新三中心”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设置开放性问题,不要让问题具有类似“是”与“不是”这种固定答案,而要让答案具有开放性,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在教学形式方面,应该综合多种教学形式,如课堂辩论、小组探讨、游戏、实践活动等形式,锻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在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时,应遵循其思维发展规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个人方面
首先,当代大学生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全方位考察事物。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很多事并不是“非黑即白”,我们要注意视角的多元和思维的多元。其次,有意识的进行批判性阅读。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轻轻松松就获得大量信息,面对这些信息,大部人学生习惯于粗略性浏览,而不会深入的去分析这些信息的价值与真假性。因此当我们在浏览网络中的信息时,应理智地去判断信息所包含地内容,甄别良莠不齐的信息,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形成观点的能力。最后,大学生应督促自己开展元认知训练,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展开有效的监控,了解其思维方式,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思考的内容,以及是如何思维的,并对此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1][2]周莎莎,赵磊磊,王钰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24(05):133-139.
[3]吴彦茹.混合式学习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8):83-88.
[4]王润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与培养[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1):51-55.
[5]江丽,朱新秤.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8):101-105.
[6]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4):81-85.
[7]卢群.论大学生批判思维到创新思维的实现[D].湖南农业大学,2018.
作者简介:胥婉婷(2001—),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