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路径探索

孔令超 杨馨蕊
  
山海经
2024年7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依托“雷锋精神发祥地”的地缘优势,开展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路径探索。通过建立联合教研提升机制,培育“大中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路径分析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师工作室,打造“雷锋精神”专题思政课特色课程,创新集体备课组织形式,开展专题讲座和教学展示活动等,使雷锋精神贯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教学研究影响深远,雷锋精神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生动有效。

关键词:雷锋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一、背景与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思政课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雷锋精神为引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

二、内容与对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抚顺参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要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总书记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着力构建大中小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宏观背景下,作为地处辽宁抚顺的省属本科院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将“以雷锋精神建校育人”作为办学特色,以辽宁省雷锋研究中心为依托积极开展雷锋精神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积极将研究成果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课程——《雷锋精神概论》,为省内大中小学雷锋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抚顺参观考察雷锋纪念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依托“雷锋精神发祥地”的地缘优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推进雷锋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全面提升大中小学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三、程序与方法

建立联合教研提升机制

1.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师工作室

教师工作室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员由具有较强专业素质、培训指导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大中小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集教学、教科研和培训于一体。旨在充分发挥优秀思政课教师的示范、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进区域内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改革创新,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课例开发、课题研究和巡回讲座等形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研讨交流、思想碰撞、相互学习,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互为导师、共同成长。着力提升结对共建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区域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局面。

2.打造“雷锋精神”专题思政课特色课程

常态化开展“雷锋精神”专题思政课特色课程集体备课活动,结合各学段学生特点,共同研究、互学互鉴、同课异构、大胆创新,着力打造区域内大中小学“雷锋精神”专题思政课特色课程。依托雷锋精神红色教育基地,每学期初开展大中小学教师同讲、大中小学师生同上的“雷锋精神”思政课主题活动。积极构建“以赛促建”的思政课教师培养机制,开展全学段的“雷锋精神”专题思政课教学大赛。

3.创新集体备课组织形式

搭建大中小学老、中、青教师之间共同研讨、相互交流的平台,切实发挥探讨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分享教学经验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线上+线下、授课+讲座、专业+公益、网络直播+互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学术沙龙式、对比教学式、课例分析式、课题研究式等多种教学研究活动形式,激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开展专题讲座和教学展示活动

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教学名师围绕如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如何上好一堂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等问题作专题报告。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雷锋精神等内容,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原则,由各学段优秀思政课教师针对同一主题开展教学展示活动。

四、效果与影响

(一)雷锋精神贯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教学研究影响深远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围绕“雷锋精神进课堂、进头脑”的目标,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教学研究的开展。

1.组织辽宁省内包括辽师附中、沈阳市南昌中学、锦州市铁路高中、抚顺市雷锋小学、雷锋中学、雷锋高中、雷锋学院等“雷字号”单位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教专家学者作报告,集中研讨雷锋精神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深入研讨结合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通过他们能够理解和能够接受的授课方式,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点及面地进行螺旋上升的雷锋精神教育。

2.成功承办辽宁省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省内大中小学教师与来自抚顺市“雷字号”中小学生120余人默契配合,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展示。

3.建成辽宁省名师工作室——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室、辽宁省新时代雷锋精神种子培育工作室、辽宁省高校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 。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省内大中小学共同探索雷锋精神“进课堂、进头脑”的一体化实现路径。

(二)雷锋精神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生动有效

结合学校以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特色,以雷锋精神为引领,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在实践中的有效联动。

1.成功承办2021辽宁省大中小学“雷锋精神我传承 青春闪耀新时代”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和2022年辽宁省大中小学“传承雷锋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引领全省大中小学生共同携手,传承雷锋精神。

2.开展全省百万师生同上了一堂雷锋精神思政课活动,我校雷锋精神研究中心主任张仲国雷锋精神思政课——《知雷锋、爱雷锋、学雷锋、做雷锋》,受到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广泛关注。

3.辽宁省新时代雷锋精神种子培育工作室、辽宁省高校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联合北斗融媒举办举行“百名雷锋精神种子续写新时代雷锋日记”活动启动仪式,号召全省大中小学生共同续写雷锋日记,共同缅怀雷锋同志、传承雷锋精神。

五、经验与反思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宣传的重要阵地,更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智库。作为抚顺市唯一一所省属院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必须发挥地缘优势,在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多年来取得以下经验:

(一)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支持作用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根本要求。这项工程的战略性、全局性、整体性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必须有高质量的智库提供咨询和建议,必须有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参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才培养和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更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丰富的教学研究资源,聚集了一批理论素养高的专家学者,可以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言献策。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智囊支撑作用、前瞻性服务功能,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政策设计提供依据。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地缘优势,在雷锋精神研究方面在此基础上可以为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二)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典型示范作用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高校相互协同推进。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推进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第一,围绕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各学段学校开展合作研究,解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疑惑,并将相关经验成果推广至各学段学校,进行检验调试,更好地将理论成果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

第二,有针对性地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养,邀请专家学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三)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经验的辐射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既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经验提供者,又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孵化器,以榜样示范的作用,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以经验推广的方式,指导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点对面的方式,辐射省内中小学。最终,实现同学段之间的互动、不同学段之间的联动,以联动加互动的方式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辐射作用,推动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反思,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当前的一体化更多地表现为各学段学校纵向衔接,而忽视内部治理体系的变革。一体化是一种工作方法和理念,是扁平化管理对当前科层制管理的有效补充,一体化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涉及到跨学段、跨区域、跨领域、跨形态的合作,从顶层规划贯通到课堂教学基本单元,在体制机制保障的背景下更需要项目化的运作,激发深层次活力,而在其中,高校应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

2.对于高校自身理论研究与基础教育的关系认识不清。高校处于人才培养的顶端,多为理论的提出者和研究的前沿,无论从高校人才培养的功能还是学术研究的职责,高校不仅需要了解基础教育,对整体的学情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中,更需要从基础教育重视教学和教改中汲取经验,改变高校教师教研能力偏弱的现状;在学术研究中,高校更需要从基础教育的教学实践来发展理论,使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高校需要在同中小学的交流中不断提升认识,进而使高校理论研究与基础教育教学在互动交流中实现共同提升。

3.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意识不强,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教学意识和素养直接影响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衔接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较少会考虑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学段衔接,衔接意识不强。在一体化专业素养方面,部分教师对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认知和实践不足,一些教师尚未具备一体化教学能力。具体来看,思政课教师对于各学段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其教师他学段思政课实际开展状况的了解程度都有待提升。同时,高校教师对于中小学阶段思政课实际开展情况也不是很了解。而高校思政课教师处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后端,需充分了解学生在中小学思政课学习的基本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学段的思政课教学以提升实效性。在一体化意识的增强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方面,也需要高校发挥积极的作用。

未来的工作中,要继续以雷锋精神为主线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发挥高校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体化、实现课程体系的一体化、加强教师队伍的一体化、推动评价体系的一体化。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过程中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李新仓.大思政格局下雷锋精神融人高校思政课的多维向度[J].教育探索,2022(6).

[3]谭红岩.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2(3).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小学徳育教育协同机制研究”(L19SZWT11)。

作者简介:孔令超(1980—),女,辽宁抚顺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杨馨蕊(2001—),女,辽宁营口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