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论舞蹈表演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角色体验
——剖析中国古典舞作品《如意娘》
摘要: 在中国古典舞剧目表演中,想要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离不开演员对于作品中人物艺术形象的体验和解读。在每一个剧目作品中舞蹈表演者对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学习体验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需要舞蹈表演者对作品中艺术形象进行细致入微的体验和理解,让舞蹈表演者刻画出的人物形象与作品中人物角色融为一体,使得舞蹈表演者刻画出的人物角色深入人心。本文从舞蹈表演中的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角色体验出发,以自己的亲身学习《如意娘》中的经历和心得为实践前提,提出剧目作品的人物分析、舞蹈表演者及舞蹈编导对人物形象塑造等,探讨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古典舞剧目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物形象塑造;角色体验;舞蹈表演;舞蹈《如意娘》
前言:在中国古典舞蹈剧目的研究中,人们通常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如何塑造人物:第一角度从舞蹈作品编导的角度来看,按取材范围、选题目的、结构、创作等进行观察,以舞蹈编导的认知来思考与探究。第二角度则是从舞蹈表演者结合艺术实践经验出发,就舞蹈表演过程来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诸多学习问题;笔者通过中国古典舞剧目《如意娘》学习经验,提出一些想法,并试图综合实践经验来丰富舞蹈表演理论。
一、中国古典舞剧目《如意娘》的人物分析
在舞蹈作品中,首先要对人物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与分析,从而在学习作品中,才能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其次,学习者需要不断揣摩作品的角色。只有通过千百次学习与磨合,才能深刻地了解——学习作品不仅是学习肢体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习人物角色。笔者将以作品《如意娘》为例,通过以下几点具体解读如何在舞蹈作品中进行人物分析。
1.“如意娘”人物的时代背景
中国古典舞剧目《如意娘》创作灵感来源于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所写的同名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 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诗歌是武则天唯一一首爱情诗歌,历史记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情诗。这首诗是在唐太宗驾崩后武则天入居感业寺为尼时所作。在感业寺的四年是武则天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正巧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便使得武则天的命运就此开始有了转机。
本剧目是以此人物历史背景为依托。从诗中能看出武则天复杂的情绪和对夫君相思愁苦之感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也表达了武则天在焦急中等待和期待爱人出现的心境。编导通过一系列技术技巧、轻盈曼妙的身姿和身韵,充分表现了《如意娘》舞美、步美、貌美的女子形象。
2.“如意娘”人物形象的特征
强烈的情感是舞蹈表演者丰富人物形象引起观众共鸣的重要方式。中国古典舞作品《如意娘》,刻画的是一个相思成疾的思妇形象。一方面是忧愁,哀怨,和对于爱情的向往;另一方面却又暗含一丝无可奈何,相思成疾却只能苦苦的等待。舞蹈表演者需要把握其中的情绪变化,无论是舞蹈表演者塑造的人物形象还是舞蹈创作者所想表达出的思想与情感,从中能够传达给观众难以表达的思念与悲伤。而舞蹈表演者通过对舞蹈人物形象的舞姿形态以及各种舞蹈技巧的变化,惟妙惟肖的刻画出了人物形象,使得观众更好的认识到思妇的丰富情感。
二、中国古典舞剧目《如意娘》中人物形象塑造的体验
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语言艺术是需要向观众直观展示的。它不仅要求舞蹈表演者充分理解自己的角色,还要深刻、准确地体验自己的人物角色, 使观众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 真正感受到作品的艺术情怀。并且通过强烈的情感和动作来展现舞蹈形象。另外,人物形象塑造主要通过积累、学习观察、体验及创作的几个阶段,这些“体验”能够丰富剧目之中的人物形象,使得舞蹈表演者更好的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
1.编导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中国古典舞剧目《如意娘》是由北京舞蹈学院青年编导黄佳园创作,在第十一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演中初次演出,在舞蹈圈获得良好的反响,因此也让舞蹈生们对剧目的学习有了更多选择,也对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和中国古典舞剧目的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做出了贡献。
编导之所以创作《如意娘》,首先,其作品是围绕历史人物武则天进行创作的,由此很好的解决了作品的中心点问题。人物角色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事件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其次,对于人物角色形象的创立。编导充分结合了历史资料以及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塑造出编导想要呈现的人物形象。
编导在创作题材上先解决了作品的主题问题。而后,编导考虑到此舞蹈风格种类为中国古典舞。所以编导又结合了中国古典舞“身韵”,把其贴切的运用到作品的舞姿、动作、气息之中,从而让剧目增加不少韵味。
再其次编导在人物形象创作中,对道具上的选择与运用非常值得一提之处,是舞蹈作品中点金之笔—宣纸(作为信纸)。在此之前用信纸为道具的舞蹈作品少之又少,但是编导将信纸运用的曲尽其妙,他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角色想要表达出的相思之情。同时编导巧妙的结合历史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突出了信纸所要呈现出的作品人物形象的情感及心理变化,把动作及道具完美的编排在一起,再加以柔美轻易如行云流水般的舞动,从而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
最后,在作品中服装也能帮助剧目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所以编导在服装选择上结合诗歌中所提到朱红色和绿色,根据这两种颜色做出的石榴裙具有极高的还原性。裙子更能让舞蹈表演者掩饰脚下的一些缺点且也能帮助舞姿动作飘逸柔美,从而完美的呈现作品的完整性。
说完了编导对人物形象创作的人物背景、道具、服装的影响后编导的技法编排也十分高超。从头到尾一直在流动空间调度与行云流水般连贯优美的动作、姿态及过程如作品中深情凝视着手中的信纸最具有代表性舞姿动作踏步位、仰卧、立半脚尖移重心等舞姿动作,赋予了作品的生命,用无声艺术语言来诉说人物故事。用接近五分钟的舞蹈作品,完美的演绎出人物形象,同时更能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及风格独特性。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典舞创作的道路上,编导不断对人物角色进行摸索的编创手法与创新突破。编导增加了自己的创作技巧来塑造出人物形象,不仅体现了编导的想象力和联想空间,更客观地反映了编导高超的创作和编排的能力。
2.舞蹈表演者对人物形象的二度创作
一个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编导给予作品的创作价值,因为舞蹈编导是每一个舞蹈作品编创过程的一度创作,所以在表演过程当中舞蹈表演者就是二度创作。在二度创作上不是说舞蹈表演者随意发挥就是二度创作,而是通过舞蹈表演者对舞蹈编导所编排的动作进行熟练学习,同时注入人物情感和思想内涵,使舞蹈的形式与舞蹈的内容紧密结合塑造出具有鲜明的舞蹈形象及性格特征。且通过自身体验和舞蹈作品的人物分析及学习来寻找自身独有的表演方式进行演绎,绝不能偏移舞蹈编导创作作品的初衷和主题思想,要在编导的基础之上进行二度创作,使得舞蹈表演者在二度创作不断的创新与探索中寻找新的突破,与自身体验结合人物合二为一,使得舞蹈作品得到升华。例如在舞蹈《如意娘》中,对于“人物形象”的二度创作,演员王家鑫需要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现相思成疾的思妇形象。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舞蹈表演者在对同一个剧目进行表演时,也不可能做到每一次的演出都一摸一样。在不同的场景会有一定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不断的提升,是一个舞蹈表演者通过舞台经验及作品人物角色的再理解,做到的二度创新。这对舞蹈表演者也是一种考验也是提升自己的方式,从而更好的演绎出作品带给观众视觉盛宴。
三、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及《如意娘》的角色体验
1.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在舞蹈表演中,对于每一个舞蹈表演者来说能否成功的塑造人物形象极为重要。要想在舞蹈表演中塑造出令人震惊的人物形象,不仅需要对人物角色的历史背景深入的学习与了解,而且要具备较高的舞蹈素养和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从而舞蹈表演者在学习剧目中将自己代入角色中然后忘记自我,将所塑造的人物角色当成自己,揣摩人物的情感表达与人物产生共鸣进行千锤百炼的实践。使得在舞蹈表演时把自己和人物形象合二为一,生动的打动观众与观众产生共鸣,这样的舞蹈表演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
2.“如意娘”人物角色体验
最初看到这个作品时,我深深的被舞蹈作品音乐吸引,并且音乐一直回荡在我的耳边。当我下定决心学习时,却遇到了很多问题。起初自己认为对于剧目的学习,仅仅是把舞蹈动作顺序记下来,音乐节奏卡准就可以了。但当自己通过不断地对剧目《如意娘》的学习,我发现不仅仅是要把舞蹈动作完成这么简单,还需要通过对作品人物角色体验学习领悟到理论知识。如自己在学习《如意娘》作品时,对剧目中的人物角色武则天进行了相关的历史知识以及人物背景知识的学习。在我收集人物角色资料时,了解到作品取材于武则天同名诗歌,且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个女皇帝的武则天,帮助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及乐舞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同时武则天在爱情上也是十分专情,在等待爱人中的过程中相思成疾。最后通过学习理解这些收集到的理论知识及自身的体验,更好的帮助自己在剧目学习中掌握人物角色塑造,同时也让自己在作品学习中收获不少知识从而让自己不断地成长与进步,也让自己在作品学习中对舞蹈作品的认识及自我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语言艺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对舞蹈表演者在中国古典舞剧目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同时舞蹈表演者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需要舞蹈表演者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及对围绕作品人物角色的理论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如此一来才能在舞台上表演时更好的呈现作品人物形象的完整性,让观众更深切地感受到作品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基于此,本篇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剧目《如意娘》中的人物角色进行体验学习与剖析,从而论述舞蹈表演中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佚名.《国学》、吉林省长春市[J].南北桥,2008.
[2]王甜.从《如意娘》看武则天的爱情与孤独[J].网络财富,2010(17):144.
[3]马耀保.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的体验[J].戏剧之家,2018(26):117-118.
[4]虞坚光.对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形象塑造研究[J].戏剧之家,2018(31):103.
[5]孙茹阳.试论演员的二度创作在舞蹈作品中的重要性——以舞蹈《爱莲说》为例[J].戏剧之家,2019(28):82-83.
[6]吴云梅.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7(15):166-167.
[7]张之越.论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古典舞创编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国古典舞《罗敷行》为例[J].戏剧之家,2018(2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