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传统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摘 要: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源于古代劳动人民多年智慧诞生的艺术形式,是中国美术史上璀璨的艺术瑰宝之一。随着时代发展,以民间艺术为代表的民俗类艺术形式获得广泛关注。因此,传统民间美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美术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了解民族文化,主动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教师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于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审美架构建立和思维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传统民间美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性,并对美术课堂中如何融入传统民间艺术提出应用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民间艺术;小学美术
艺术家张道一先生曾说:“民间美术属于一个特殊的范畴,是指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普通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需要,而创造、欣赏并于生活完美融合的美术形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泥塑、面塑、剪纸、石雕、皮影等,遍布各地,有着地域性、原发性、普及型的特点。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合理地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让学生从民间美术的欣赏和学习中认识民间艺术所具备的价值,了解民族特色,感悟本土艺术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一、传统民间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性
1.小学美术教育特色化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正走向创新型道路。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合于小学美术课堂,可以发挥民间艺术的巨大推动性作用,从而为美术教育特色化发展提供重要性方向。小学学段的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发展阶段,对于有趣的事物会投入更多的兴趣和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其中,向同学们展示非富多彩的美术教学形式,促使学生美术学习多样化、特色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结合,在美术实践中充分发展自我。
2.中国传统艺术的有效传承
民间艺术作品中的题材的选取、背景的描绘、主体物的选择、色彩的使用无不体现出大众对美的感受。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体现了民族审美特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传统民间美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对于小学段学生审美感知及审美素养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欣赏和评述艺术作品,并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绘画或创作作品,在此过程中感受其中的艺术性。但是,小学生审美发展正处于启蒙阶段,并不能透彻感悟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对此,课堂中融入民间艺术,与学生潜在需求相结合,引领学生在民间艺术中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例如,天津地区美育实践课堂中,融入泥人的塑造、木质版画的绘制、器皿花纹的雕刻等本土民间美术资源,能够带领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传承本土民间艺术。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让他们成为了本土美术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人。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的基本要求
现代化教育中,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因此,在人类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的现代社会,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传统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课堂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到美术学科特有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对生活产生独到的见解,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长期发展。
二、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民间艺术的实践运用策略
1.立足现实生活,发掘身边的民间艺术
艺术源于生活,也可以运用于生活。将民间艺术作为教育资源融入美术课堂实践中,需要教师立足于生活实际,发掘身边的民间美术素材,搜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美术资料,拉进学生与美术学习之间的距离。因此,小学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教材为依据,科学地发掘当地的美术资源,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好的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2.引入民间美术方法,培养学生创作技能
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小学段的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经验方面有所欠缺,较难独立完成一件优质的美术作品。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多会展示中西方艺术作品,用于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相较于油画、素描等艺术形式,我国的民间艺术作品大多是手工艺制品,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对于小学生美术功底的培养更为合适。为了激活学生的审美思想,小学美术教师应广泛搜集不同类型的民间美术素材,引领学生在民间美术素材的鉴赏中,抓住统一类作品的创作特点,从而获得创作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民族艺术性与美术学习创新精神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创新非常重要,小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创新创作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发散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借鉴民间艺术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多种多样的艺术创作形式。
三、结语
民间艺术是历史文化的写照,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亦是中国文化传统最深的根基。优秀的民间艺术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了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双减背景下,民间艺术走进美术课堂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眼界,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美术学科四个学习领域的目标达成更是必然要求,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内在意蕴,立足于发展实际,在美术课堂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民间艺术形式,积极开展多类型融合教学活动,从而促使我国民间艺术深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学生综合发展,为小学美术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高竹翠.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21(34):106.
[2] 邓海燕.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元素的渗透思路[J].教育艺术,2022(11):46.
[3] 陈月玲.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剪纸艺术的方法[J].智力,2023(0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