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林震宇 严俊星 邱国强 肖新信
  
山海经
2024年13期
和君职业学院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聚焦于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文章剖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揭示了其在信息传播、价值观塑造中的重要性。文章提出了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框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融合网络文化,构建多元化、互动式的教育模式。通过实践探索,展现了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育手段,提升教育实效。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路径探索;信息化

一、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载体,它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获取的渠道,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影响。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匿名性,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想交流平台,同时也带来了价值观念的碰撞与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旨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探寻更有效的教育路径,以培养出具有高度网络素养和良好价值观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一)当前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特征

1.社交媒体的普及与影响分析

社交媒体的普及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显著,它已经成为他们交流思想、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微博、微信、QQ空间、抖音等社交应用,以其便捷性、即时性和互动性,深深扎根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然而,这种普及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挑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观念。

2.网络直播与短视频对学生观念的塑造

网络直播与短视频作为教育的新载体,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素材,也带来了挑战。教育者应当利用这些平台的吸引力,发掘其教育价值,通过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观看和思考,培养他们在信息海洋中筛选和分析的能力,提升其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意识。与此同时,教育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应共同努力,规范直播和短视频内容,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空间。

3.网络学习平台的兴起与互动模式探究

网络学习平台的兴起,如慕课(MOOC)、Coursera、中国大学MOOC等,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使得教育更加开放和普惠。这些平台集成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支持大规模的在线学习,使得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个性化学习。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网络谣言的传播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成为一项重要挑战,其对高校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谣言以其快速扩散性和易信性,常常在短时间内引发大规模的传播,导致大学生在海量信息中难以辨别真伪,对他们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形成造成潜在威胁。

三、新时代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框架与目标

(一)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主动构建和重组信息,形成了对信息的个人理解和解释。在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它提倡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和协助者,鼓励学生通过互动和合作来学习,从而更好地适应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网络的双刃剑效应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们在享受便捷和丰富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双刃剑效应带来的挑战。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一方面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另一方面也易使他们接触到负面信息,对价值观产生潜在影响。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网络的利弊,是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2.构建网络空间的正向价值观与道德规范

在新时代的网络环境下,构建正向价值观与道德规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网络,大学生不仅能够接受信息,更能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中,这使得网络空间成为一个塑造价值观的强力场域。教育者需引导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为培养有高度网络素养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新型公民打下基础。

四、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校园网站与社交媒体官方账号的影响力分析

在网络时代,校园网站与社交媒体官方账号作为教育机构的信息发布与交流平台,其影响力日益显著。它们不仅是传播学术知识和官方信息的渠道,更是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网络行为和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深入分析这些平台的影响力,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利用这些工具,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在线思政课程设计与学生参与度提升

提升在线思政课程的学生参与度,需要教育者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关注个性化需求,建立激励机制,并持续收集反馈进行改进。通过这些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

(三)校园网络文化节的组织与成效评价

校园网络文化节是高校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它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旨在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通过组织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如网络原创作品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网络道德论坛等,校园网络文化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网络参与意识,同时传播正能量,塑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郑晴晴.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24(4):09-10.

[2] 韩毅.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新丝路,2024(1):173-175

[3] 张瑜敏.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J].传媒,2024(10):02-02

[4] 邱灵.新媒体时代服饰文化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4(1):149-151.

[5] 安然.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性的路径[J].大学(思政教研),2024(4):47-50.

[6] 黄亚文.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语言与文化研究,2024(1):100-102

[7] 段楠.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路径探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1):121-1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