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要关注提升作业效能,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结合具体学情,聚焦“双减”政策的要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基于此,本文 将围绕“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展开分析,从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难度三个维度优化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教育回归本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键途径。“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和课外培训时间,力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出作业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积极作用,改变传统作业模式单一、机械的情况。追求教育返璞归真,实现教学的减负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1]。将作业作为课堂的有效延伸,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作业内容体现整体性,构建知识结构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作业策略的关键在于对作业数量的有效控制,使作业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将作业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作业内容的整体性,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作业内容要与学习内容相贴合,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具体内容。设计能够体现结构化体征的作业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单元作业,以大观念促进学生的知识的正向迁移。改变学生知识碎片化、浅表化的现状,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所以教师可以将本单元作业内容进行整合,以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重构作业内容。在基础巩固层次教师可以设计包含口算乘法、笔算乘法的作业题目,如“一套水彩笔有14根,程老师买了12套,一共有多少根?”要求学生以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可能会给出如下三种方法,1、14×4=56,56×3=168根2、14×10=140,14×2=28,140+28=168根3、 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和运用。在能力提升作业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决问题的练习题类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综合运用层次的作业内容设计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具体生活情境有关的内容,使学生感受“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作业形式体现多样性,发展多元思维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注意对作业形式的优化设计,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将刻板的、重复的、单一的作业形式向多元化、趣味性转变,修正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设置一些开放式、探究式的弹性作业,如激发学生兴趣的游戏作业、培养习惯的生活观察作业、促进发展的开放探究作业等,体现作业形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动机,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紧密联系生活的主题性实践作业。结合实践活动“制作活动日历”让学生动手操作,结合所学知识制作出能够同时表示出月、日、星期几的日历。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联合家长寻找制作材料,创新日历形式,并带到学校与教师交流。此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多样性的作业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完成作业任务,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升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教师的作业设计时要注意作业形式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使学生在趣味性的作业中获得更多收获。
三、作业难度体现层次性,兼顾学生差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作业难度的设计上要体现出层次性,兼顾学生差异,使不同潜质的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中都有所收获[2]。为避免作业的无效化,教师应该设计梯度性的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严格控制作业数量,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以此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作业设计中,教师要结合具体学情布置分层作业。可以采取1+X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在必做作业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不同梯度的提升作业。在“1”类作业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帮助学生掌握口算、竖式计算方法和算理的巩固作业,如30÷3,52÷2,78÷2计算题型。在“X”类作业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继续选做,以螺旋上升式的难度逐渐拓展作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可以根据个体学情进行适当的能力提升训练,对于处于学业中下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放宽要求,以引导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哪部分知识吸收的困难,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分层作业形式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收获,以此发挥出作业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结构性的作业内容、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层次性的作业难度发挥出作业的价值,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的空间,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不同潜质的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任务中得到收获和提升,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玲玲.“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4,(25):44-46.
[2]许燕雪.“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4,(11):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