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新时代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提出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巩固其类型定位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现代化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建设的关键点。
一、职业教育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职业教育对社会至关重要,它通过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满足人才需求,支持经济发展。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市场需求,成为行业骨干。职业教育通过系统培训和实践,使从业者技能更熟练,提高工作效率,对企业和行业产生积极影响。高等职业院校调整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一致,输送符合要求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具备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助于企业获得市场优势。职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在职场的竞争力。总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对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2)职业教育对提升职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有助于经济繁荣。随着经济进步,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教育机构通过培训课程,提高在校学生、求职者和在岗人员的技能,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这不仅提升个人职业素质和竞争力,还为企业带来好处,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还能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繁荣。因此,职业教育在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个人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职业教育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创业平台,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们不仅能够积累宝贵的经验,还能掌握各种实用的技能。这些经验和技能将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的这一使命不仅有助于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还能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职业教育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职业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职业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偏离技能教育核心,追求学历教育,缺乏服务区域经济的全局视野和人才培养策略,参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够积极。此外,职业院校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科研产出效率以及企业员工继续教育方面的作用不显著,关注和投入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与东中部地区差距大,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投入多,欠发达地区则因资金不足难以提升职业教育。这种不平衡影响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因此,职业院校需改进提升,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2)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其发展的核心,然而,目前这些院校普遍面临同质化问题,未能充分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这种现象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具体表现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两低一高”现象。所谓“两低一高”,即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和结构性失业率高。随着区域经济的转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部分职业院校由于条件限制,缺乏足够的实训基地,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无法满足技术工人的要求。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3)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现象,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诸多困难。具体来说,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许多热门专业被大量重复开设,导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此外,专业与产业之间的对接并不紧密,课程结构与产业实际所需的技能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吻合度也相对较低,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两者协同发展需要采取的策略
(1)要改善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脱节的问题,必须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这要求改革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地方经济需要支持职业院校,利用政策解决实习机会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同步发展将提高教育质量,加速经济发展,实现双方共赢。职业院校应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
(2)深化校企双元合作,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通过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这种合作模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由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积极推动,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度。合作方式涵盖了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旨在优化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效果,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
(3)政府应建立激励机制以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促进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需明确管理职能,推动职业院校与经济部门合作,规范招生就业监管,确保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
四、结语
为了确保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政府应当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这些政策可以包括财政资助、税收优惠、师资培训、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参考文献:
[1]蔡雪玲,刘悦凌.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基于天津7所双高校2022质量年度报告[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4(02):27-33.
[2]李斐.辽宁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配性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04):78-80.
[3]郭子邺,苏恒.职业教育协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探析[J].湖南教育(C版),2023(04):62-64.
作者简介:王小锋(1975—),男,汉族,陕西渭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财政税务、教材建设、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