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罗会玉
  
山海经
2024年28期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大学文学院

摘要:现代文阅读是考察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关键部分。本文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探究了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以期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到“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地材料有自己地思考和评判。阅读论述类文本,能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1]高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

一、教学评一致性运用于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概述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包括教学、学习和评价。崔允漷教授提到“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2]。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特点

1.以目标为引领

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要根据课标、学情和教材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引领,充分发挥目标的“导教、导学、导评”的作用。

2.评价嵌入教学

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学、学习、评价三者是一体化的,评价不是教学后的成绩测验、分数总结,而是与教学、学习相互融合的,嵌入到整个教学中的。评价与教学过程是整合的,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再从这些方面提出评价的标准,让学生了解此次课的评价维度,自觉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3.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是指从“预期的结果”(目标或标准)出发,根据目标或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以及为达到此要求而实施的教学设计。[3]预期的结果是科学合理的目标,依据目标研制评价方案,根据学习活动的完成情况开展反思与改进,为后续优化教学设计提供支持。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评价标准欠缺

首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面对不同的情境其表现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教师很难根据客观的标准去评价。其次,教师也是有个性特点的主体,评价也会受到教师的喜好、主观意愿和评价方法的影响,欠缺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教师要采取相对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给出学生正确的评价。

(二)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评一致性要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多样化和多角度。当前的评价主要包括期中期末测试、教师观察谈话和作业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业、朗读和表演等任务来评价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三)任务不明确与实际生活脱离

任务是课堂的关键,是落实评价方案的根据,也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关键。但是教学评一致性导向下存在任务不明确且与实际生活脱离的问题。清晰明确的任务可以使学生知道整节课的重点,搭建框架体系。其次,任务要与生活情境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构建“学评”一致性的动态评价

“学评”一致让评随学而定,有学就得有评,有怎样的学就设计怎样的评,并根据评价结果反过来调整学习。[4]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从目标出发评价学生的表现。

从整体进行评价,一堂课甚至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综合评估学生的表现,如课堂上是否表现的积极,上课回答问题的逻辑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因时因事因人开展评价,关注学生的变化。例如《故都的秋》属于散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给出表现性评价,看学生是否领悟故都秋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情感。

(二)落实“教评”一致性的多样评价

“教评”一方面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落实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教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能够体会诗歌平淡舒缓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反复诵读,能够掌握白描、比兴和用典的手法。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感受作者对田园的向往之情。这些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可以评价学生是否理解诗歌的韵律及作者的情感。

评价方法要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5]

(三)强化“教学”一致性的生活情境。

“逆向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确定预期效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6]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是组织课程的关键,也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重要活动。

首先,活动应该具有生活情境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的认知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体系,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相联系,如教师不仅要关注现代文阅读中的实用类阅读,还要注意其文本属性转向功能属性,强化学习的实用性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

其次,搭建学习框架,设置递进式学习任务。课堂上设置的任务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才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系统思维。教师可以提供每类阅读板块的学习目标要求、每种文体的特点支架及实用类阅读的思维导图,使学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了解学习内容。

四、总结

“教学评一致性”强调目标为导向,依据目标评价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教学、学习和评价是三位一体,评价不仅要嵌入教学过程中,还要依据评价方案,设置学习活动和任务,实施逆向教学设计理念,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2] 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01):4-6.

[3]吴铁俊,王欣.“逆向教学设计”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以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23(02):20-23.

[4]邵光华,苗榕峰.面向教师的“教-学-评”一致性内涵解析及实践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22,34(05):55-63.

[5][6]潘金亮,李海云.初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与实践[J].语文建设,2024(01):75-77.

基金项目:本文系扬州大学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编号:XCX2024001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会玉(2001-),女,安徽省六安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