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人工智能赋能泰安市智慧农业与乡村治理的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农业及乡村治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泰安市,作为山东省农业的关键区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智慧农业与乡村治理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泰安市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案例,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施路径,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通过对泰安市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考察,本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泰安市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创新路径,包括数字化管理平台深化、网格化管理创新、智慧监控系统升级等,以期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慧农业;乡村治理;泰安市;创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建设农业强国,深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在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AI)作为科技前沿的引领力量,正逐步渗透到农业农村的各个层面。智能技术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实现了资源的科学配置,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为农民收入增长开辟了新渠道。泰安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农业区域,其在智慧农业与乡村治理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于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研究选取泰安市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智慧农业与乡村治理,探索其创新的发展路径。
一、泰安市智慧农业的发展实践
(一)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泰安市深刻认识到智慧农业对于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因此高度重视智慧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泰安市依托遍布全市的719家农机合作社,高标准建成了85家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这些中心不仅服务面积广泛,达到了120余万亩,而且服务内容丰富,从农机租赁到维修保养,为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服务总收入更是达到了3.6亿元。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泰安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泰安市的农机总动力已达569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更是高达91.07%,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在农机安全管理上,泰安市也做得十分细致。以肥城市永兴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对农机的管理十分严格,定期对农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农机的转向、制动、照明、信号和反光标识等都处于良好状态,从而有效保障了农机作业的安全。
(二)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
泰安市在推动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方面也走在了前列。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在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的小麦地里,汶登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这种无人机具有高效、精准、环保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无人机的使用还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肥城市还创新了“农机直通车下乡”工作模式,通过深入各镇(街道)为农民提供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年检年审、农机质量宣传等服务,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还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泰安市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农业管理水平。泰安市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就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和农机信息网的作用,通过发布农机安全宣传教育信息、开展农机“三合一”工作试点等措施,实现了对农机作业的实时监测和管理。这不仅提高了农机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还为农业管理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肥城市在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该市制定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县域标准和规划,并打造了“1+N”数字化平台。其中,“桃都慧农”数字平台作为该市乡村数字资源存储利用的“数字底座”,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还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泰安市在智慧农业的发展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以及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措施,泰安市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还为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人工智能在泰安市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一)精准农业:智慧科技引领农业生产新变革
在泰安市的广袤田野上,人工智能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正悄然引领一场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精准农业,作为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传感器、遥感设备、无人机等智能装备,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农业种养殖、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等全链条的智能决策、远程监测与精细管理。这一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更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肥城市安庄镇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便是精准农业实践的生动案例。在这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引入,使得农业生产实现了墒情(旱情)的自动预报、灌溉用水量的智能决策以及远程自动控制灌溉。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该系统节水达50%、节肥50%、节电20%,显著提高了水肥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障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智能农机:机械化与智能化的完美融合
泰安市积极推动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的小麦地里,泰安市汶登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此外,泰安市还推广使用智能播种机、智能收割机等智能农机装备,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三)农产品质量追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泰安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肥城市已建立了包括23个蔬菜、茶叶、林果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追溯点和30个农药经营店追溯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传感器、RFID等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信息,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特点,确保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泰安市乡村治理的创新路径分析
泰安市在乡村治理方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创新路径,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推行以及智慧监控系统的应用,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然而,为了进一步推动泰安市乡村治理的发展,建议如下:
(一)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的深化与拓展
泰安市应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功能。首先,可以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这些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生产数据、农民生活数据、乡村环境数据等。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处理,可以揭示这些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例如,可以分析农业生产数据的季节性变化,预测未来的农产品产量和市场需求,从而指导农民进行合理的种植和养殖计划。同时,也可以分析农民生活数据,了解农民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为政府制定更加符合农民需求的政策提供参考。同时,数字化管理平台应更多地面向农民,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目前,虽然泰安市已经建立了一些数字化服务平台,但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例如,可以开发在线办理审批功能,让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轻松完成土地流转、农机购置补贴等审批手续,减少农民跑腿的次数和时间成本。此外,平台还应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确保农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二)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完善
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泰安市乡村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可以引入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乡村环境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如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湿度等,以提高网格化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同时,加强与村民的沟通互动,建立更加紧密的社区联系,提升村民的参与度和归属感。此外,可以建立网格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机制,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三)智慧监控系统的升级与融合
智慧监控系统在保障乡村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泰安市可以进一步升级和融合这一系统。可以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以提高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将监控系统与乡村治理的其他系统进行融合,如与数字化管理平台、网格化管理系统等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更加完善、高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此外,可以建立智慧监控系统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四)推动乡村数字文化的建设与传播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泰安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乡村数字文化的建设与传播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泰安市应积极推动乡村数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比如,建立乡村数字文化平台。这一平台将成为展示乡村独特魅力的窗口,通过精心策划和设计,全面展示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丰富资源。通过高清图片、视频短片、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让外界更加直观地了解乡村的魅力和特色,从而有效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在线讲座、线上展览、数字文化节庆等,旨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吸引更多外界关注和参与。例如,可以邀请知名学者、文化名人等通过在线讲座的形式,分享关于乡村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见解;或者举办线上展览,展示乡村的民间艺术、手工艺品等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泰安市还应加强与高校、文化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数字文化的创新发展。通过与这些机构的深度合作,可以引入更多的专业资源和人才支持,为乡村数字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还可以借助这些机构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开展乡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工作,让乡村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五)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的持续加大
在泰安市乡村治理的持续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融合不仅关乎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提升,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驱动力。
为了加强技术创新,泰安市应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深度合作。这些机构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技术资源,能够为乡村治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泰安市可以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推动乡村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升级。这种合作形式不仅能够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人才培养也是泰安市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泰安市应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这些基地可以为有志于投身乡村治理事业的人才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培训和实践,这些人才将能够更好地适应乡村治理工作的需要,为乡村治理的协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过程中,泰安市还应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作用。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企业可以积极参与乡村治理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则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
(六)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泰安市乡村治理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乡村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升级。同时,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为乡村治理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推动泰安市乡村治理的协同发展。
(七)产业融合与模式创新的积极探索
泰安市可以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展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跨界融合项目,推动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探索智慧农业与乡村治理的融合发展模式,如建立智慧农业示范区、乡村治理示范区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此外,可以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泰安市乡村治理的国际化水平。
综上所述,泰安市在乡村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要持续创新和完善。通过深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升级智慧监控系统、推动乡村数字文化建设与传播、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以及积极探索产业融合与模式创新等路径,泰安市可以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廖天虎.新时代中国乡村治理转型及创新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言,2024(5).
[2]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 (2024). 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3] 张国华,李晓晨.智慧农业: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与挑战[J].农业经济问题,2023(3).
[4] 王晓丽.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探索——以数字化管理平台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23(2).
基金项目:本文系泰安市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人工智能赋能泰安市智慧农业与乡村治理的创新路径研究”(编号2024skx25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