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初高中思政课培育政治认同教学路径探索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将其置于教育工作的核心地位。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并在大会上强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思政课建设必须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他明确指出,要“深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各级党委要将其作为重要议程,着力加强思政课建设”。本文通过阐释初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培育政治认同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初高中思政课培育政治认同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探索思政课培育政治认同一体化教学路径,来促进思政课的连贯性,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高中思政课;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一体化教学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座谈会明确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地方学校加强联系共同推进。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2017年颁布2020年修订,2022年最新颁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都把政治认同确立为两个不同学段首要目标,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1]由此可见,思政教师的核心使命在于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两个学段在衔接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方面,需深入探讨和研究以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一、初高中思政课培育政治认同一体化教学特点及应用优势
(一)初高中思政课政治认同教学特点
新课标要求思政课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与政治参与,加强初高中思政教师共同培育政治认同,展现了独特的教学特点。[2]其一,思政课培育政治认同不仅关注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其二,基于一体化教学理念,初高中思政教师教学内容更加有层次,教学活动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其三,改课程通过初高中一体化教学,能够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通过一体化系统的学习思政知识掌握学习技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初高中思政课政治认同教学应用优势
一方面,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分层次分阶段教学更有利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接受系统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初高中政治认知、政治情感、认知行为教育衔接。另一方面,初高中思政课共同努力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可以大大提高思政课实效性。通过初高中思政课教学保持连贯性,坚持以培育核心素养为教学依据,结合各学段特点,让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更具有针对性。[3]初中和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培育学生政治认同,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又系统性认识和整体建构,可以降低学生因为跨学段的焦虑,促进新旧知识迁移,最终发挥初高中教学一体化协同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更高效的达成核心素养目标。
二、初高中思政课政治认同一体化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初高中思政教师一体化教学意识不足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老师。目前在一体化教学理念下培育初高中生政治认同过程中,较为突出的是思政教师问题,很多思政教师还在用传统的手段进行思政教学来达成核心素养目标,初高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差异明显,初中思政课没有为高中思政课铺垫高中思政课没有回顾,导致学生不能够清楚明了掌握本节课知识点,不能达成培育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目标。[4]通过递进式策略补充学生的政治认知,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从而有效培育他们的核心素养,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初高中思政课政治认同教学目标缺乏渐进性
初高中思政课作为一体化建设重要部分,共同根本的目标是落实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部分思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的是课程表的安排、期末考试的时间、学习的进度,并没有考虑跨学段的课程标准对于政治认同的培育目标,导致两个学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缺乏渐进性。教学设计的偏差会造成学生缺乏主动初高中政治认同的培养效果一般。为了保证初高中政治认同的培育,初高中思政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渐近性。
三、初高中思政课政治认同教学路径探索
(一)增强初高中思政教师教学意识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明确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建立跨学段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和连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政动态,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估,及时改进教学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
(二)统筹设置初高中思政课政治认同目标
首先,在政治认知上初高中思政教师应该明确具体的要求。在知识层面,初高中思政课要保证学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等方面,要设定明确的知识点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在政治行为上,要学生实现从学习理论知识到自觉主动的参与政治活动的转变。初高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结合实际,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中增强政治认同意识,提升了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结论
思政课一体化作为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崭新教学理念,致力于通过初高中阶段的连贯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思政课作为一个系统完整知识体系的内在价值。[5]初高中思政课在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的征途中,需各方力量的协同努力与紧密配合,通过精炼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活动以及营造纯净的教育环境等综合性举措,我们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为培育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柳礼泉.教学科研一体化: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的理性自觉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05):107-116.
[3]薛钰,李成学.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中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运用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4,(06):13-16+26.
[4]樊振明,栾军.基于思政一体化的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J].中小学班主任,2023,(22):41-43.
[5]冉智浩.基于CIPP模式的初高中思政课衔接教学评价指标界定与实践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4,(20):58-63.
作者简介:朱佳(1999—),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四川师范大学学生,研究方向:学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