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五育并举”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思考与实践研究

王祖亮 谭琳琳
  
山海经
2022年9期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岗位工作适应能力创造了条件,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随着中职院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化推进,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必须在实践中加强创新,引入“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先进方法,提高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度,为综合型职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保障。本文将对“五育并举”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实践策略加以深入研究,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育并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使其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特点,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当中,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外,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将智育和德育、美育等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由于缺乏相关教学工作经验,在“五育并举”融合中面临的困境也相对较大,因此在实践中需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加以调整,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落实“五育并举”的相关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成长为一个综合型技能人才。

一、转变思想理念

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转变思想认知,认识到“五育并举”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提高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同时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应该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由于中职生的个性差异十分明显,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也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在明确目标指引下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及素养,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不仅仅要传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使其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充满认同感和归属感,督促学生在社会岗位中贡献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理想【1】。在“五育并举”理念指导下,积极优化当前课程体系,合理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尤其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理实结合的方式培养综合素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特点。

二、构建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在实践工作中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降低理解的难度,构建高效化的教学课堂。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也要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看待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困境,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学情境应该以生活化教学为主,将社会热点事件和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使学生根据案例内容深刻反思自身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认识到职业技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以便在未来学习中能够坚定信念【2】。同时,针对抽象化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创设情境,运用视频和动画等为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体验,更加全面的感知“五育并举”的相关内容。

三、组织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可以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于学生思维品质与能力素养的培养十分关键。利用校内社团的方式,带领学生参加各类主题活动,比如以“网络时代下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为主题,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判断,从书本当中走出来,真正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要加强正确引导,使学生广泛参与进来,与美感教育、道德教育等融合在一起,突破专业限制,在学科融合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此外,还应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布置暑期社会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在社会服务当中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与前沿动态,弥补学校学习中的不足。

四、完善评价体系

对于学生的科学评价,也是提高“五育并举”融合度的关键,在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应该加快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从多个角度出发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从学生学习态度、心理健康状况、人际交往关系等方面入手实施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世界观,培养道德高尚的人才【4】。同时,在评价工作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运用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弥补教师评价的不足,以落实“五育并举”的理念要求,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下实现自由和谐发展。

五、结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院校中是一门重要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学生将来走向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以“五育并举”理念为依托,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通过转变思想理念、构建教学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和完善评价体系等途径,提高教育教学与“五育并举”的融合度,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卿小丽,王纬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变化和新启示——基于重庆市江北区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节的初步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34):60-64.

[2] 李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德育,2021,(21):35-40.

[3] 赵兴万.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五坚持”[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1,(10):21-24.

[4] 卜鹏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获得感提升路径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04):23-2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