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校园体育运动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

高晗
  
山海经
2023年10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摘要:就近几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说,不仅成为各个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从现状来看,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比如自闲、忧郁、焦虑、多疑、强迫、精神分裂。校园体育运动不仅仅是大学学校课程的一部分,还是辅导员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心理状态的有效手段。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意志品质,最终磨炼学生心性,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高校

就近几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说,不仅成为各个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从现状来看,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比如自闲、忧郁、焦虑、多疑、强迫、精神分裂。校园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对学习负担过重造成的心理压力起到很好的调节和缓解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追求成为人们最最重视高品质生活的问题。人们追求的不仅是生理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一个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就成为衡量生理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校园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一、合理的校园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增强学生自信心。

大学生的文化背景、年龄和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特征。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较好,但是大学生从高中的紧张生活到现在的宽松管理,心理波动较大,另外大学中有些同学第一次经历宿舍生活,有时心理、生活习惯并未调整到理想状态。另外大学的教育方式与中小学均不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较大压力。

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活动可以更多的与其他学生交流沟通,避免学生出现自闭和无法与人沟通的情况,同时多参加体育活动,学生需要增加大量社交活动,在过程中他们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形象,从而保证自己在其他同学身边的形象。在选择运动过程中,大学生多选择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项目,这些项目有利于他们重拾自信。已经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具有更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参加校园体育运动能创造与其他同学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是成就个人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交流,可以使自己的构思和创作在实践中得到得到认同。在校园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更有利的的培养和提高,在一起锻炼的过程中,共进退,讨论的话题千篇一律,人之间的距离自然也就拉近了。

社交中的病态心理,比较常见的有自卑、懦弱、多疑、无动于衷等。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与人沟通,体育运动还可以在或紧张刺激或欢快娱乐的氛围下帮助学生消除精神上的压力和孤独感,在校园体育运动中多交朋友,增进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校园体育运动能减轻应激反应

现代人的生存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在校大学生会面临各方面的压力比如社会、家庭、学习、生活,毕业前还要面对巨大的升学或就业压力。这种压力会导致学生产生巨大的危机感,随着危机感和焦虑感的加重,会导致大学生的应急反应的出现,进而出现身体上的各种不适,比如失眠、健忘、疲劳、情绪反复、激动等症状。

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防止应急反应的出现,通过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结识更多的同学,进而提高身体素质,放松紧张心情,加快适应环境变化。体育运动对预防应急反应有较大作用,因为体育运动一般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心理韧性。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

(四)校园体育运动能消除疲劳。

长期的学习势必会导致学生疲劳,而通过校园体育运动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换届心理、生理疲劳。合理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使全身得到放松,增加身体多巴胺分泌,使身心都得到放松。其实适当的体育运动就是我们常说的主动休息。

(五)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选择不同的校园体育运动项目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进行锻炼可以帮助尽快消除心理障碍。例如,有自闭症倾向、性格比较孤僻的学生应该多参加足篮排等集体性的体育活动,这有利于在体育比赛中与同学的合作与交流以及结交朋友。自卑和缺乏自信的学生应该多参加登山和攀岩等运动,这有利于学生树立不断克服困难、接近目标的信心。在最后的攀登过程中,他们可以体验到“一览小山”的英雄气概。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可以多参加划船、游泳等项目,这可以帮助他们身心放松。容易放弃未付工资的学生适合参加马拉松和长跑等耐力运动,这可以锻炼他们超人的意志力。承受能力差、心理脆弱的学生应参加一些节奏较快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乒乓球、羽毛球。这些体育项目在过程中,比分跌宕起伏,学生心理状态也会跟着比赛有所变化,对培养学生抗压能力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大学生应该从不同的人格特征出发,有选择地参加体育运动,这对消除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结语

校园体育运动不仅仅是大学学校课程的一部分,还是辅导员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心理状态的有效手段。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意志品质,最终磨炼学生心性,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

所以,在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运动,同时在体育项目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心理问题,最终利用合理的校园体育运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抗压能力,以饱满的状态进入社会为祖国建设舔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唐彪,廖念,李协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评体育与卫生健康[J].中国学校卫生,2022(08):1284.

[2] 游蕴琦.大学生运动心理障碍的产生及消除[J].新乡学院学报,2015,32(12):71-73.

[3] 王云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新体育,2021(18):101-104.

[4] 符贵梅,沈啟霞,龚冰琳,等.体育运动公众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4):22-23.

[5] 王芳.高校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探究[J].体育科技,2019,40(06):39-40.

[6] 展利民.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2):164+17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