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王裕如 祁建广 宋占魁 舒奎 牛悦苓
  
山海经
2023年19期
大连工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需要,也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更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从中外合作办学的视角下,对应用型高校的国际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并结合我校的自动化专业与白俄罗斯合作办学实际情况,分析了高校实行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研究内容,给出初步的研究方法。

关键字: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合作办学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学校国际化、分享国外教育资源正在不断成长和发展。对于东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对拥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化、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由此,“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伴随着国际化进程应运而生的新模式,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课题。和已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同,中外合作大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具体来讲表现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招生、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人才培养模式的诸多方面,这些特点和国内本土大学以及国外大学都不一样。研究这些特点,不论对正确借鉴国外大学人才培养的经验,还是对科学继承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乃至对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连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与与白俄罗斯国立工艺大学工艺流程及生产自动化专业合作办学(简称中白合作办学)在此背景下提出,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中白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内容

中白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是在国际化教育思想和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教育现状来构建的合作模式。

(一)中白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自动化中白合作办学旨在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在我国境内培养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利用中白合作办学使我校自动化学科与国外具有学科优势的高水平大学逐渐缩小教育水平差距。由此,在构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时需遵循科学性、具体性、创新性等原则。

(二)中白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模式理念优化:培养国际视野通用复合型人才

自动化专业要立足于自身的办学特色,发挥自身长处,确定合作办学项目发展的重点,最大化的吸收和利用外国优质资源,建设本土化和国际化相融合的教育方式的同时,努力做到“引进来,走出去”。

2.模式要素优化:打造自动化专业特色优势

中白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需结合我们学校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特色,利用白方的工程应用性优势资源,兼容双方优势资源,做好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立足于本土化教师的培养。

3.模式过程优化:打破传统人才培养的思维局限

自动化专业以一流人才培养为核心,就要从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抓起,不拘泥于现有形式和专业,不拘泥于固定学校和项目,探索新的方向。

三、中白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研究方法

(一)构建“复合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工程能力全过程培养

以该专业内涵为基础,综合双方的课程体系、教材模式及内容,共同商讨确定教学研究的内容,发挥本专业的优势,完善中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工程能力全过程培养。

(二)建立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教材选用上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与中文教材对照使用;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国内和国外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设置国际化的课程,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促进学生树立世界意识,具备以广阔的国际事业和全人类视野为基点处理事务的各种能力。

(三)完善管理体制和师资队伍建设

借助中白合作培养模式途径,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建立适合中白合作培养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中白双方高校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制定一系列符合我国中白合作办学政策法规等有关规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十)建立适合中白合作培养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培养教育教学名师

专业建设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高层次的教学名师为高质量的学生培养提供了保障。通过借助中白合作培养模式途径,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以中白合作培养项目为契机,充分利用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教师,提供更多教师赴国外合作高校进行访问和学习,努力培养出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能力突出,具有国际映射力和竞争力的师资队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我们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围绕我校自动化专业与白俄罗斯合作办学需求,对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设想。本课题依托与大连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及白俄罗斯国立工艺大学工艺流程及生产自动化专业初步合作办学,培养自动化专业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顾春雷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14-15

[2] 苏莹莹等.工业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高教学刊,2016(4):21-22.

[3] 丁林等.中外合作背景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理论研究,2019,9:215-216.

[4] 孙岩洲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电气类教学的问题及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4):137-138

[5] 王小琳等.人工智能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国际公关,2022,11:131-13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大连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JGLX2023034和JGLX2023038)研究成果。本文系大连工业大学2022年高等教育课题项目研究成果。本文系大连工业大学2022年省一流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裕如(1974—),女,辽宁大连人,大连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